□潘志宏
在新時代,媽祖文化的獨特作用日益彰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媽祖文化已成為兩岸同胞溝通交流的橋梁平臺,有助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凝聚共識、激勵人心、促進和平,是建設“海洋強國”不可舍棄的本土資源。因此,應積極地利用媽祖文化蘊含的海峽兩岸關系的文化樞紐功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紐帶功能以及“海洋強國”建設的推動功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當今社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媽祖文化作為中國海洋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信仰,正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重視。媽祖文化中包含豐富的儒、釋、道元素,以及哲學思想、宗教文化、民俗特色等成分都足以證明媽祖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并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在“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媽祖文化具有更多的現實意義。
媽祖文化是海峽兩岸的文化樞紐
福建作為媽祖信仰的發源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福建分布著眾多的媽祖宮廟,成為媽祖信仰文化的建筑實體。據統計,臺灣地區信仰媽祖的民眾占總人口的70%左右。媽祖信仰作為大陸和臺灣地區最盛行的信仰之一,在兩岸之間形成了心靈相契的信仰紐帶。并且,臺灣地區與大陸同根同源。臺灣地區幾乎每個地方都能找到媽祖廟、天妃宮、天后宮,由此可見媽祖信仰在臺灣地區的興盛。同時,臺灣地區與大陸之間擁有共同的文化傳統,以儒、釋、道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岸傳承發展。媽祖信仰是兩岸普遍認同的信仰形式,媽祖文化是兩岸溝通的重要橋梁和文化樞紐。
在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中,媽祖信仰也是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資源。例如,1987年,湄洲島舉辦“媽祖千年祭”,吸引近十萬臺灣地區信眾前來參加;1989年,臺灣地區宜蘭縣南方澳南天宮組織兩百多名信眾首次大規模直航湄洲島朝拜;1997年,湄洲媽祖金身巡游臺灣地區102天,所到之處萬人空巷,朝拜民眾近千萬人次;2002年,湄洲媽祖金身首次直航金門巡安。近年來,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活動不斷往多方位、深層次、寬領域拓展。2017年9月,湄洲媽祖金身再次來到臺灣地區,進行為期17天的巡游活動,受到臺灣地區民眾的熱烈歡迎,又一次彰顯媽祖文化在兩岸關系中的文化樞紐作用,進一步促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溝通。這次活動加強了新時期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顯示出媽祖文化聯系兩岸民眾“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的現實功能,兩岸交流得到更深入的發展。
媽祖文化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紐帶
媽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保護神,“媽祖信仰是海洋文明的產物,與21世紀的時代精神更加合拍,具有凝聚感情、道德重構、充當社會轉型的催化劑、區域和平的黏合劑等多種功能”。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是當代海上絲綢之路。媽祖文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載體之一,特別是媽祖文化思想,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先民開拓進取的奮斗精神,促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新時期,媽祖文化有利于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發展建設,繼續發揮重要的精神紐帶作用。
媽祖文化有助于凝聚共識。“媽祖文化歷史遺產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同擁有的且是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文化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從古至今延綿不斷的核心文化要素,已經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同的文化資源,促使各國和地區達成文化認同,增加人民的交流和認識,同舟共濟,為同一個目標而團結奮斗。特別是媽祖文化作為許多華人華僑共同的身份標志和海峽兩岸共同推崇的文化象征,有利于兩岸的和諧發展。這些內容莫不提示我們,媽祖文化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無論在海內外它都是凝聚共識、拓展人文交流的重要海洋精神資源。
媽祖文化有助于激勵人心。媽祖文化“慈善精神”中“孝慈、忠義、勇敢、和平”的成分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可互融互通,激勵世人向好、向善。“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僅是條中外貿易的線路,也是一條宗教文化傳播交流的通道”,媽祖信仰作為中國民間文化的代表,還突出表現在它的精神激勵作用,鼓勵著人們勇敢地開拓進取。
媽祖文化有助于促進和平。一直以來,媽祖文化都是和諧包容的文化,從湄洲媽祖祖廟一直到分布世界各地的媽祖宮廟,都見證了媽祖文化和平友好傳播的足跡。可以說,和平的價值觀已經深深融入媽祖文化之中。其“仁愛和平、正義勇敢、自由多元、包容共贏”的特質,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高度契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豐富的和平因子,媽祖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三者共通的精神元素之一就是和平。因而,在媽祖文化傳播到的國家和地區,總能看到華人華僑與當地人和平共處,和諧共贏。
媽祖文化作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產生了積極顯著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在新時期,媽祖文化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紐帶,有助于凝聚共識、激勵人心和促進和平,它的作用是多元的,影響是廣泛的,其重要性和特殊意義無需多言。
媽祖文化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本土資源
媽祖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紐帶和海峽兩岸的文化樞紐。同時,媽祖文化也是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本土資源。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明的象征,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代表,證明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只有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國家,更是一個海洋大國。
21世紀是海洋文化主導的世紀,中國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臺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由此可見,中國是一個客觀條件突出的海洋大國。同時在海洋文化的軟實力建設上,更需要建設豐富的海洋文化內涵,在這種局面下,媽祖文化成為了“海洋強國”重要的本土資源。海洋強國不僅需要開發海洋,促進海洋經濟建設,更重要的是要創造出海洋文化的理論支撐,更好地促進海洋文化思想的發展,并轉化為海洋經濟和生產力發展。
海洋文化也是我國海洋文明觀的載體,是亞洲沿海各國了解和認同我國海洋文化的窗口。媽祖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海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在海外傳播分布范圍十分廣大,也是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海洋貿易、外交溝通的本土海洋文化資源。例如,在日本、韓國、朝鮮、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都有媽祖宮廟建筑的存在,媽祖信仰文化在這些國家廣泛傳播。相對而言,媽祖文化在亞洲沿海國家和地區中的影響最大。媽祖文化在當地信仰者中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海洋文明觀提供了便利條件。海洋強國戰略的實現更需要文化軟實力的強盛,而以海洋文化為核心的文化軟實力一定離不開媽祖文化的涵養滋潤。
按照黨中央提出的“海洋強國”戰略的精神,福建省作為中國海洋文化的重要省份也提出了“海洋強省”的發展目標,此后沿海各省陸續出臺了關于“海洋強省”的具體方案,這些都是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具體落實政策。從中央到地方對海洋文化的重視表明海洋是下一階段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如何加強對海洋文化的研究和開發成為各地的首要任務。在這方面,福建省因為具有媽祖文化這一天然優勢而走在了前列。
在當前,要實現“海洋強國”戰略更需要依托媽祖文化的區域優勢,發揮媽祖文化在海洋經濟和文化中的獨特作用,努力構建世界媽祖文化交流和研究的核心平臺。
綜上所述,媽祖文化并不只存在于書櫥和民間,在當代社會也有巨大的功用和價值。媽祖文化包含海洋文化自由、平等、包容、創新的特質,也包含以儒、釋、道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能夠使社會和諧安定。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天下華人華僑共同的精神財富。媽祖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內涵。毫無疑問,在新時代,媽祖文化對海峽兩岸關系、“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戰略必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