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仁良 倪偉李
《春山七賢》
《山亭夏日》
《義薄云天》
《招財進寶》
《溪山清遠圖》
“小砑蠻箋驚秀句,天巧何曾雕刻。”斗室之中,工藝美術大師張志華綿柔的嗓音在空氣中漾開,好似宋人劉一止小巧的筆,落成驚人的句子。屏息靜氣,你看南洋平原上的河溝,赤腳的頑童,捕蟬抓鳥追鴨趕魚,恨不能肋生兩翅,腳踏碧濤。
“……我們小時候,就是這么過來的。”說著,張志華的臉頰上浮出一絲笑意,他的作品同樣也雕刻著讓他難忘的童年生活。大自然賦予了他敏銳的藝術觸感,因而他的雕刻作品充滿了靈性,處處透露著對大自然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悟。在作品《荷塘情趣》中,他鋪開了一幅純美的意境,動靜結合間,組合的畫面渾然天成,荷塘的多姿之美淋漓盡致展現。“妙用無私無象,雕刻萬形千狀”,借用元時京兆人姬翼的話,不可言傳之妙,幾可意會。
張志華,1977年出生于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來塘村的木雕雕刻世家,從小酷愛雕刻。1993年,他隨民間雕師學習木雕,2015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莆田)雕塑進修班脫產學習并結業。后來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鳳榮為師,擅長大型組雕、沉香雕刻創作。在木雕這條道路上,他不僅習得精髓,更探究到了木雕文化的底蘊。變朽木為神奇,是一種與木頭切磋與交流的方式,更是一種能力,雕刻技法的精湛不僅體現在作品本身中,更體現在對大千世界、萬物生靈的理解,一件作品,不僅要賦予其靈魂與靈氣,更要賦予其鮮活的生命,使其成為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他總是用手中的刻刀,雕出一個個美好的瞬間,刻出一段段別樣的風景。在他看來,工匠精神,其實就是心無旁騖地做好一件事,不僅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氣,還要守得住寂寞。
這些年來,志華始終在一域清明中,探尋山清水秀;在一片繁華中,堅守一刀一鑿。“真者,精誠之至也”,裊裊的炊煙若無若有飄著,江天一色,顯得幽遠清曠,寧靜的水鄉、潺潺的山溪,好一派“溪山清遠”,所謂“夫境象非一,虛實難明”是也。
回想這近三十年的“觸雕”生涯,十年學藝,十年沉淀,八年探求,方有如今“不言品物自蕓蕓,何必問東君”之底氣。1993年在同學的引薦下,張志華毅然打起背包,告別父母,奔赴莆田雕刻廠,開始了艱難的求藝歷程。隨后到原莆田工藝一廠,再到恩師開辦的善藝(李氏)雕刻廠,長達十余年的時間里,志華從最底層的修工到接觸設計打坯,從最基礎的習作修到精雕細刻的獲獎作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的作品《醉八仙》,神形兼備,卻不乏隨性樸拙,讓人過目不忘。經年累月雕刻勞作,張志華在從民間藝人走向工藝美術大師的路上,一脈相承,拾級而上。張志華心中燃燒著藝術的火焰,他對藝術的追求執著而熱烈。不朽的力量在于傳承,傳承是藝術發展的基礎,他的雕刻功力深厚,在木頭的王國里盡展其能,他用刀筆,詮釋著對詩書畫意的理解,并將傳統文化的意趣融進木雕的風采神韻之中。
翻開寶祐手抄版《仙溪志》,志載:“僧清忠復授以雕番人二、雕孩兒二、雕鳳二、雕雞二,曰:以此擁護,必能遠達。”據莆田學院工藝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林成彬介紹,這是目前可查尋到的關于莆仙木雕最原始的確鑿史料。莆田木雕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立體圓雕及“精微透雕”著稱,其獨特的空間性與悠久的時間性,承載著諸多文化記憶和文物資料,能豐富、生動地呈現其內涵和細節,反映厚重的歷史縱深感。
在木頭的“疆場”上,張志華縱橫馳騁;在充分繼承、汲取前人先輩的傳統工藝基礎上,他適當地開拓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
隨著技藝穩步提升,張志華選擇在更珍貴的沉香材質上雕刻。心血結晶,有了與之價值相襯的附著物。得天下好料而雕之,沉香自然是首選。他雕刻的沉香木,紋案華美、繁復,出神入化的雕刻技藝讓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其作品雅致精美,與沉香木的氣質相得益彰。他的沉香木雕作品手法細膩,造型生動,章法布置巧妙,既有對生活、自然的悉心領悟與把握,又有難以掩藏的書卷之氣。他對沉香始終懷有一顆敬畏之心,他把每一件沉香作品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并賦予了它們綿長的韻味和亙久的生命力。
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李太白的癲狂天下聞名,君不見酒仙寫楊叛兒,君不見志華專注琢雕千手觀音。他的恩師李鳳榮曾這樣說道:“雕刻之美,美在凝固瞬間,歷史長河磨不去那閃亮的精彩;赤子之美,美在心澄慮純,紛囂紅塵遮不了其靈性的神輝。張志華能得我所青睞,正是看好其人品德性。”
創辦“華緣雅集”沉香雕刻廠后,他的雕刻技藝日臻完善。如今,由張志華教出的徒弟已近百人,不少徒弟也辦起了雕刻廠,為莆田傳統木雕事業添磚加瓦,他們不僅承載著故鄉人的手藝,還將莆田木雕的文化內涵與美學意蘊傳播到了北京、上海、澳門、臺灣。
張志華,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木、竹雕刻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沉香協會副會長,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其作品多次獲獎,多件作品被國家級、省級博物館收藏。2011年,作品《盛世騰龍》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2012年,作品《荷塘情趣》獲第十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2013年,作品《四季平安》獲第八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金獎;2014年,作品《春酣漁歸圖》獲第十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2015年,作品《溪山訪賢》在首屆中國(莆田)百位工藝美術大師創新精品展暨2015首屆“國藝杯”評選活動中,獲特別金獎;2016年,作品《江村訪友》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2019年,作品《醉八仙》獲第十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大賽金獎。
張志華與木頭結緣已有二十余年,但他對待木雕卻如同“初戀”一般,他的熱情沒有失卻,他的愛意沒有遞減。木頭之中藏著乾坤,也藏著他對于這門技藝的癡迷和執著。藝術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張志華在木雕世界中步步精心,集古今文化的精髓,用思想的刻刀刻下世間萬物的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