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凌明信
文明停車、收費停車漸成習慣
城廂啟動路長制管理新機制
嚴控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施劃電動車停車位
過去電摩、汽車占用人行道
如今車輛各停其位、人行道暢通
人們常說“衣食住行”,“行”位列人們生活的四大塊之一。對于好多地方而言,“行”是一道常見的城市化難題。莆田也不例外。
加大供給城市停車泊位
“莆田市小型汽車的保有量超過40萬輛,其中,市區5個街道所在的主城區,小型汽車21.5萬輛,這還不包括從毗鄰的新度、西天尾、黃石進城的汽車,這三地進城從事生產生活活動的車輛日見其增。同時,還有大量掛外地車牌的車輛在莆田使用。另外,小型汽車的保有量還在快速增加,全市每年增加5萬輛,其中主城區又占了超過2萬輛!如此多的車輛塞進城區,而城區路邊停車位不超過2萬個,停在哪兒?”
莆田市公安局黨委委員、交警支隊支隊長李洪忠告訴,在過去6年里,莆田小型汽車的保有量呈爆炸性增長。有限的停車資源與快速增長的汽車保有量之間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不少商圈、企事業辦公地段以及老舊居民小區往往“一位難求”,市政府南廣場行政服務中心地下室數百個車位天天爆滿;另一方面,城區大量的停車位,這些公共設施、公共產品,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比如某公園有停車位200個,以前平常只用了5個;某小區300個停車位,空空如也,基本成為擺設;延壽路建有市區唯一的一個立體停車場,但是,停泊的車輛少之又少。在市政府南廣場行政服務中心邊上另一處擁有600個地下停車位的場地,也是空空如也。同時,違停亂象極容易反復反彈:在城區一些不收費路段,出現了大量的“僵尸車”,一滯留就是一兩個月,嚴重占用了公共停車資源!而在城區一些收費路段,也曾經出現多收費、亂收費的現象,比如,有的市民晚上喝酒了,車子停靠一個晚上,被收取70—80元錢,實際上,晚上9點半到第二天早上7點是不收費的!有效解決停車難、亂停車問題,成了市民的熱切期盼,也成了熱點話題。比如停車難,平寧路、興安路、東大路、石室路,是莆田城區的老街,由于道路兩側常被違停車輛占據,使得原本雙向兩車道寬的路面常常通行不暢。一旦遇到兩車交會或上下班高峰時段,就會造成交通擁堵,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動彈不得。類似的情況在莆田老城區不少道路時有發生,被堵在車流上的情景每天都在發生,都在上演。當小路上的堵車成為家常便飯時,交通事故能不頻頻發生嗎?事實上,亂停車已經引發了不必要的交通事故,令人痛心不已,舉個例子:城區西部某背街小巷,以前一年發生了15起交通傷人事故!
交通管理是一個極其難的城市化課題,除了上面提到的停車位難題,還有諸如車輛路口加塞通行效率低、行人闖紅燈等頑疾。如何讓交通有序成為常態化?先來解決后面這兩個問題。2015年,全市車輛因違規被扣分達58萬分,交警部門用3個月的時間,全面鋪開整個主城區綜合治理工作:一個路口安裝30個高清探頭,采取“事后查糾”的辦法。這不,此后城市交通一天天向著有序發展,現在莆田的交通路口成為全國最規范的路口之一。這是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再比如,荔港大道城區7.2公里,安裝97個高清探頭,貨車不靠右行駛扣3分罰150元,摩托車不走輔道扣3分罰150元,電動車不走輔道罰款100元。結果,道路漸漸順暢了。在高清探頭的支撐下,莆田交警除了“事后查糾”外,還有“事后表彰”,這個“事”是好事,先后19批次把好人好事當事者請來,予以表彰。
對于違章行駛,交通可以這么抓。那么,對于停車位問題呢?
為解決配建停車位和公共停車場不足的問題,莆田城區大部分道路施劃了臨時占道停車泊位。2014年起,荔城大道、梅園路、文獻路、東園路、學園路、勝利路等主次干道部分路面泊位,開始實行人工收費管理,遺憾的是,收效甚微,一年的收入只能以百萬元計,有的路段搞層層轉包,由于承包不規范,出現多收、亂收亂象,導致糾紛不斷,被收取的以千萬元計;而沒有收費的路面泊位由于缺少管理,往往被周邊住戶、商家長期占用,車位利用、周轉率雙低。有的路段收費,有的路段不收費,市民覺得不合理,心里不平衡。
近幾年,莆田市每年都將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將停車場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閑置土地布局建設公共停車場:2018年,全市新增4500個城市公共停車泊位;2019年,全市建成5680個城市公共停車泊位,其中主城區加大供給超過2300個;今年,全市計劃新建城市公共停車泊位2000個,并在市中心城區道路施劃15000個停車泊位。像荔城大道,從市檢察院至萬達路段,今年新增了700多個停車位。但是,莆田主城區停車泊位建設歷史欠賬多,且受土地資源、建設成本等因素制約,要想短期內大量增加車位供給并非易事。
如何不斷提高城市交通資源的利用率,并系統解決“停車難”“停車貴”“出行難”等問題,營造綠色便捷的出行環境?
事實證明:城市停車難題需要“招招見效,一招制敵”,通過市場杠桿調節收費,更需要智慧收費嚴格管理。換句話說,城市交通要強化科技支撐,讓市民在智慧城市中生活更美好,更有獲得感。
開啟智慧停車收費模式
加快停車泊位建設,投用智能管理系統,用價格杠桿引導停放——2020年,一場“停車技術”“停車收費”的革新到來了!
為更好推進城市道路停車泊位收費管理,今年,莆田市政府將中心城區道路路面停車泊位建設管理的主體,統一交給國投公司經營。5月1日,由國投公司建設的云視頻停車收費系統正式投用,開啟莆田城市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智能管理模式。
這個高科技平臺,是全國第一臺的,技術含量也是全國最先進的!
據國投易泊公司總經理郭建成介紹,目前,莆田城區已有超過1萬個路面泊位實行云視頻停車收費。云視頻停車收費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自動識別車牌、自動統計停車時長、自助繳費,并將城區內44個公共停車場信息納入其中,構建了城區停車大數據體系。每個路面泊位的日均周轉量為3.5次,大大提高了公共停車位的周轉利用率。可以說,云視頻停車收費管理盤活了現有的停車資源,讓更多車主能即停即走、按位停車。
“亂停車的現象解決掉,交警部門就沒有難題了!”李洪忠說,莆田市主城區智能停車系統啟用以來,停車秩序大有改觀,市民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個公園,現在每天200個停車位滿了;而那個交通事故頻發的背街小巷,現在的交通秩序井然,看著心里就舒暢。
“我是從仙游過來辦事的,市區學園路一帶的停車位多,很方便的,車子停留兩個鐘頭,收費比較合理的,最重要的是,現在不像以前那樣,進了城里四處找車位,像瞎子摸象,浪費了時間,耽誤了事!”
“我是住在城區南門一帶的,以前碰上堵車是‘家常便飯’,而現在呢?通暢無堵,堵車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心情也舒服起來!怎么是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就是其中的一項!”
“我每天都去市區南湖公園鍛煉,這邊有700個停車位,停車方便,可以多鍛煉一會兒,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我對莆田城區的道路不太熟悉,車子停在哪兒成了一道難題,還好現在有了智能收費系統,在手機上打開‘國投易泊’小程序,路面上剩余的泊位一目了然,停車方便多了。智慧交通發揮‘最強大腦’的作用,為市民出行停車‘加速’,這就是城市管理的升維提級!”
在項目運營過程中,運營方也高度關注民眾反映的停車收費標準問題,并結合平臺系統統計人車流量、停車供需等情況,根據不同路況車位需求,8月1日起,再次較大范圍地調整降低收費標準。
按照城市中心區域高于城市非中心區域、商業區高于其他地區、道路停放高于非道路停放、地面停放高于地下室停放、室外停放高于室內停放的收費原則,按區域類別設立三類月封頂收費標準:前15分鐘內免費,首2小時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算,第3小時起不足30分鐘按照30分鐘計算;車輛當月消費已達到500元之后,則當月1類、2類、3類三類停車位停車免費;車輛當月消費已達到400元-500元之間,則當月2類、3類停車位停車免費;車輛當月消費已達到300元-400元之間,則當月3類停車位停車免費;當月不足300元則正常計費。免費時間段:每日晚上21:30—次日07:30臨時停泊免費。
這波停車位價格調整歷經40多天后,針對市民提出的適度延長臨時停車免費時間的訴求,9月13日,國投易泊公司宣布:從9月14日起,將免費停車時長從原先“車輛臨時停放15分鐘以內免費”改為“車輛臨時停放30分鐘以內免費”,免費停車時長延長了15分鐘。
推行交通管理全新機制
交通管理,必須用心用情來做。
違停亂象一直是阻礙城市文明交通秩序和暢通的“頑疾”。莆田交警從去年10月起開啟史上聲勢最為浩大的違停整治。今年以來,莆田交警部門通過宣傳教育、巡查貼單、拖車等措施,綜合運用視頻巡查、路面巡查、無人機航拍等多種手段,全面查處違停行為。近4個月來,交警部門共發放宣傳單10萬余份,超過13萬輛小車因為違停被罰款,拖車近3500輛。數日前,莆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對外公布了單月違停3次或3次以上的小車名單,共有2674輛之多,其中莆田車牌號的有2036輛。
與此同時,對電摩違停的整治也同步展開,新施劃了近4萬個電摩停車位。汽車、電摩違停現象應該說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就降到近幾年的谷值。
“城市創文明,交通要先行。城市的交通文明,需要全市上下同欲。智慧停車,嚴格管理。讓有序停車成為常態,讓‘農村版’式的亂停車從此不再。交警部門已建立亂停車‘黑名單’系統,通過持續巡邏查糾,倒逼市民養成文明停車、收費停車的習慣。莆田智慧停車系統平臺,已經獲得了5個專利,這也是莆田交警攻克的最后一道技術難題!交通管理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大學問,舉個例子:這段城區自行車道旁邊設立的隔離塑料柱子,就是為了防止車輛亂停泊。”莆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李洪忠表示,全市交警系統及時研判分析重點違法行為的規律特點,按照警力跟著警情走、勤務隨著流量變的工作思路,科學調整勤務,優化警力部署,采取事后查糾、錯時執勤、晝夜巡查、定點蹲守、分散設卡等方式嚴查、嚴管、嚴控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并堅決做到發現一起,依法從嚴從重處罰一起。同時,推行“黨建+鄰里中心+路長制”城區交通管理新機制。通過黨建引領,建立完善城區交通管理路長制。按分段負責、定點到人的路長制管理新機制,交警中隊、社區、網格密切配合,不間斷對背街小巷、責任路段的違停車輛、顯見性交通違法進行查糾,努力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建共管的良好社會氛圍。
交通違法少了,互相禮讓多了,出行更方便了,道路更暢通了,這些文明現象,也從整體上打造了莆田城市文明的“流動名片”,讓文明長跑不停步,文明創城永遠在路上。
莆田的行人終于有了“尊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