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更生
《天妃顯圣錄》《敕封天后志》等古籍,都提到媽祖是“九牧林”的后裔。這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關(guān)于“媽祖信俗”的決議相吻合。
宋光宗紹熙元年加封媽祖“靈惠妃”的詔書中,就稱贊“林氏靈明丕著”;元代咸淳四年,潛說友的《臨安志》載:“(媽祖)神為五代時閩王統(tǒng)軍兵馬使林愿第六女,能乘席渡海,人稱龍女。”宋末元初莆田名士黃仲元的《圣墩順濟(jì)祖廟新建蕃釐殿記》中稱贊媽祖“赫赫公家,有齊季女”的官家女顯赫身份。明萬歷二十五年費(fèi)元祿撰寫《天妃廟記》載:“天妃林氏,本閩著姓也……以衣冠族。”“著姓”,即著姓望族,指那些世代門第顯貴的姓族家門,因顯赫著名并世代傳承,被稱為“高門”或“著姓”。明萬歷年間,莆田人周嬰在《湄洲天妃宮碑》中也寫道:“妃遂鐘美冠族,纂慶祎宗。”
要認(rèn)識媽祖與“九牧林”的血脈淵源,首先得從“龍”這一林氏特殊的家族“徽號”說起。戰(zhàn)國時趙國著名宰相林皋,權(quán)傾一時,德高望重。他有九子,各自德才兼?zhèn)洌瑫r人稱為“九龍”,林皋則被稱為“九龍之父”,其林氏家族也被稱為“九龍門”。至今林氏宗祠通用聯(lián)乃稱“十德堂中深樹德;九龍門內(nèi)再騰龍。”漢末“(林)懋下邳太守,六子……時號六龍”。其后,唐代,林默遠(yuǎn)祖、“九牧林”之一的林蘊(yùn),為其父林披所作的《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引述曰:“故相國常公袞廉問福建,……語于賓倅曰:觀林公出處,其猶龍乎?”說明身為唐相國的常袞,就曾盛贊林披“猶龍乎”。常袞乃著名狀元宰相,曾任福建觀察使。
因此,宋代丁伯桂的《順濟(jì)圣妃廟記》載:“神,莆陽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禍福。歿,廟祀之,號通賢神女;或曰龍女也。”這跟她的最早稱號“通賢神女”并稱于宋的。太學(xué)博士、莆田人李丑父于南宋所撰的《靈惠妃廟記》明言:“或曰:妃龍種也,龍之出入窈冥,無所不寓,神靈亦無所不至。”其文末的詩贊中,還稱媽祖“嘉仕女兮敬恭,消疵癘兮淳和”。
從戰(zhàn)國的林皋、漢代的林懋、唐代的林披,直至宋代的“龍女”林默,“龍”一直成為林氏家族的特殊“徽號”。因此,關(guān)于媽祖“人呼為神女,又曰龍女”的記載比比皆是。古今中外遍布世界的林氏宗祠堂號、通用聯(lián)還往往帶有“龍”的標(biāo)記,諸如:九龍?zhí)谩⒕琵埵罎伞?/span>“九龍衍派”“十德堂中深樹德;九龍門內(nèi)再騰龍”“派衍九龍綿世澤”“系出九龍,仰先世破浪龍門”“派會梓溪,到龍門騰浪萬里”“龍宇煥新光祖德”……位于莆田西天尾澄渚烏石(現(xiàn)屬龍山村)的“九牧林”祖祠,作為其發(fā)祥地,從唐代以來也一直美稱“丹鳳之穴,應(yīng)龍之潭”。西天尾北螺村(今林峰村)的“九龍壁”對聯(lián)曰:“龍騰四海傳世澤;裔衍五洲溯名宗。”莆田白湖順濟(jì)廟,也建有壯觀之“九龍壁”。湄洲祖廟鎮(zhèn)殿之寶——媽祖銅質(zhì)金印,所飾也是飛龍戲珠;還珍藏有漆金透雕九龍匾等等,都離不開“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