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學范 圖/翁志鵬
湄洲灣畔
莆田市是沿海城市,莆仙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莆田人民在與海洋的互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明顯區域特征的海洋文化。人們在命名時喜歡使用與海洋有關的事物,我們從這個小小的側面,來探討莆田海洋文化的一些特征。
一、單位、機構、企業等的名稱及地名。
1、以海洋地理實體命名。莆田市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湄洲灣以灣口的湄洲島命名,位于湄洲灣的秀嶼港是“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良港。莆田建市之初,提出的口號就是“開發湄洲灣,振興莆田市”,政府部門設立了開發辦,而在全國各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廈門等都設立了開發湄洲灣協會,莆田市借此名聞全中國,也使外地知道這是個沿海城市。以“湄洲(灣)”命名的,有湄洲灣北岸開發區,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莆田市委機關報《湄洲日報》。目前又在建湄洲灣跨海大橋。還有湄洲火電廠等。平海灣,古代設平海衛。有平海灣海上風電場。
含“海”字的村級地名如海濱村,海星村,海頭村,海尾村,海埔村,鎮海村等。還有平海鎮,鎮海街道,濱海路(在涵江),寧海橋。
哆是礁的俗字,涵江有哆頭,哆中,反映了先民開發海洋資源的歷程,那里的蟶子很有名。附近有濞尾,《說文》:“濞,水暴至聲。”即海潮之聲。黃石鎮有大孤嶼,就在今金山村。音訛為“達埔寺”,小時候一說“達埔寺”,大人就馬上糾正:“是嶼,不是寺”,嶼,莆仙音同“序”。志書上說,附近還有小孤嶼。這個小孤嶼,有人說在井后,有人說在東山。但據宋知軍謝履“奏請木蘭陂不科圭田疏”,木蘭陂建成后,“前知軍李川以大孤嶼東、小龜嶼北沿海白地酬獎李宏。”從地理位置看,東山在金山的東偏南方向(井后在金山的西邊),又李宏卒于大孤嶼,他的墓在東山,可知小孤嶼就在今東山村。以“嶼”命名的又有秀嶼區,嶼上村。
遮浪是黃石的一個村莊,取意“遮遏海浪”。東甲鎮海堤起于遮浪,止于東角(也寫作甲),附近有海濱(邊)村。于是就有文人出了個對子,上聯是“浪涌海邊東角筑堤遮浪”。
2、以海產品命名。華亭鎮有鱟山,南日鎮鱟嶼,大洋鄉鱟尾村。埭頭鎮后鄭村鱟尾寨半山坡遺址,就在鱟山上,今作孝山,莆仙話“鱟”、“孝”同音。華亭離海較遠,大洋更在山區,只是由于鱟是普通常見的水產,遠離大海的人們在給其它事物命名時才會聯想到它。莆仙話“蚮”指海蠣,秀嶼區有蚮埔前,岱前村,蚮前山。“岱”是“蚮”的雅化。涵江區有岱埕,“埕”的意思是小塊平地,岱埕的本義是海蠣養殖場,海蠣一般種養在海邊灘涂上的蠣田里。秀嶼區港里,古稱賢良港,又名黃螺港,是海神媽祖的誕生地。“螺港秋潮”是莆田沿海十景之一。又埭頭鎮有大蚶山,因兩塊巨石像蚶而得名。
3、以水利工程命名。堤是沿海邊修筑的擋水建筑物,用于抵御海潮。堤地名如華堤、沙堤(黃石),江堤(平海),堤頭(秀嶼)。埭是海灘上用于抵御海潮的土壩,埭地名如東埭、下埭(黃石)、后埭(笏石、東嶠)、埭里(白塘、城南)。埭白讀,音隊。明朱淛(zhè)“與吳太守論莆田南洋水利書”說:“海民又于堤外海地開為埭田,漸開漸廣,有一埭二埭三埭之名。”古代農民在海堤(內堤)外地勢較高平的海灘上開墾農田(稱埭田),外面筑埭抵御海潮(也起拒咸作用)。就是說,埭后是內堤,埭與內堤之間開墾成農田,在內堤上開涵洞引溝水灌溉。有時在埭外又筑第二道埭擴大圍墾,稱二埭,甚至三埭。這是一家一戶或一個家族“單干式”的小型圍墾,與海爭地。圍墾成功后,就有人在埭田中蓋房子居住,有的漸漸形成村落,這些村莊在埭之內,就叫埭里。陡門也是水利工程,即排澇閘,用于在平原上發大水時瀉洪入海,防止內澇。荔浦村有陡門頭。
二、公路名稱。有城港大道,涵港大道,仙港大道,秀港大道等八條疏港大道。又有濱海大道。
三、酒店名與店鋪名。一些酒店是以“海”命名的,如海源酒店,濱海灣酒店,海景大酒店,望海國際大酒店。而從莆田市中餐館的情況看,店名中含有“海”字的共三百多家,其中有海鮮樓(館,排檔,酒樓,飯店),還有海鮮冷凍品,小雜海、海鮮干貨等。
四、菜名。莆田市餐館中的海味遠多于山珍。從筵席菜單看,以海產品為主要食材的菜很多,如土筍凍,鮑魚排骨湯,油炸跳跳魚,白灼花螺,白灼明蝦,白灼小章魚,清蒸皇帝魚,清蒸海石斑,蟳仔湯,粉絲蒸青蟹,姜蔥炒海蟹,龍蝦。
五、日常事物及生活用品名。用咸草織成的遮陽帽稱咸草笠,織成的草席稱咸草席,涵江有“咸草頂”地名。咸草,學名茳芏(jiāngdù),又稱席草,莎草科莎草屬植物。生長在濕地、水邊,在莆田,咸草常見于海灘。
從前人們用煙絲自己卷煙抽:撮一把煙絲勻成條狀,上頭粗下頭細,斜著放在長方形煙紙上,用煙紙把煙絲包裹起來。這就卷成了一枝煙,一頭粗一頭細,與雪茄不同。老百姓想象力豐富,將這種自卷煙跟棒錐螺(俗稱“敲螺”)類比,稱之為“煙螺”。自己卷煙就是“卷煙螺”。在莆田,棒錐螺的圓錐形還用于命名葉片卷曲。植物由于缺水、暴曬、病蟲害等,出現葉片卷曲,從兩邊向中央卷起。如果葉片形狀是卵形或橢圓形的,卷起后就會變成一頭粗一頭尖,形狀像棒錐螺,莆田人稱之為“卷螺”,如花生、小白菜的葉片就會“卷螺”。另一種卷曲是“卷蔥”。又莆田稱汽笛為螺,認為那是一種螺號。那時候一到榨季,糖廠的汽笛響遍興化平原,人們用于校對時間,那個“甜蜜的螺號”,現在成了追憶。
語言是認知世界的工具,從海洋文化對命名的影響可以看出海洋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們對海洋的觀念與態度,以及是如何與之打交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