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安
第一本媽祖志書《天妃顯圣錄》凡16000字,其中記述媽祖生平的《本傳》僅600余字;在世傳說故事16個。媽祖首先是個人,其次才成為神。在她逝去大約135年,才獲皇帝頒發的一方廟匾,才有文字記載。本文由《本傳》中“保吉公隱居湄洲嶼”而鋪開,演繹出少女媽祖的故事,以小說形式,表現這位千年女孩她的純潔、善良和聰慧的天性,揭示少女媽祖由人而神的傳奇。這些純屬原創的故事,根植于媽祖故鄉,發端于儒道釋,游弋于文學殿堂,遠追千古,近可迎神。以饗讀者。
媽祖小時候,坐在父親的官船上。
那是一艘插著黃色令旗的小舢艦,船身被漆成褚紅色,船頭上擱著一方鐵錨,兩只船眼睛黑漆漆閃著烏光。
父親林惟愨是一名都巡檢。
宋代的都巡檢設水寨在吉了(今忠門鎮東吳村),稱吉蓼寨。據說有巡檢一名,弓兵一百多名,以檢查過往船只、防備海盜為職責。林惟愨每天都要駕巡邏船在古碼頭與湄洲島間巡查。
媽祖小名默兒。她坐在船頭上,臉上浮出純潔的微笑。
船兒靠在湄洲碼頭上,林惟愨抱著默兒上岸。小小的碼頭兩邊,擺著賣小海鮮的攤子。林惟愨拉著孩子的手穿過人群,不時與人打著招呼。孩子一邊走路,一邊不停地看著攤子:地上有魚蝦、海龜和貝殼,它們被養在木盆里。突然,孩子扭著屁股不走,她在一個銅盆前蹲下來。盆里裝著一大群小灰蟹。它們在盆子里上下爬動,十分熱鬧好看。攤主是個老婦人,她抬起一張皺臉說:“林大巡檢,這是您家小女,長得真好看,像瓷觀音一般呀!”
默兒伸手捉起一只小灰蟹,放在巴掌上。
“阿父,它會吐泡泡呢!”默兒咯咯地抬眼笑著。
他們離開的時候,默兒得了兩只灰蟹,裝在一個紙盒子里。
默兒手里攏著小盒子,被父親帶到上林村。
林惟愨在祖屋沒有找到祖父保吉公。他把默兒放在院子里,交待了幾句話后,就上湄山找去。山上有一座觀音亭,住著一位來歷不明的玄通法師。林惟愨知道,保吉公與玄通法師是老友,他常到那里喝茶聊天。
默兒坐在門檻上,打開小盒子玩起了小灰蟹。
她把小灰蟹放在地上爬,跪著瞧看它們的熱鬧。起先,兩只小灰蟹呆頭呆腦的,默兒在地上拍了兩下,它們就跑開了。一只灰蟹跑一邊,她只能照顧一邊。另一只竟然爬進屋里去了。
默兒跟著灰蟹進了屋,她看著它溜進去。她趴在地上找呀找呀,就是沒有看見那個小東西。她站了起來,看了看房子:這是一間寬敞明亮的書房,南面一扇窗戶,照亮了書房的一切——一張大桌子,一張椅子,兩面墻壁上都是壁櫥書柜。北邊墻上掛一幅畫,南邊窗邊掛一幅字。房間里散發著淡淡的檀香味。
默兒呆呆地看著書柜,她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藏書!她伸出小手想去摸摸,可那些書太大太重了。突然,她的眼睛被一幅畫吸引了:這是一張人物畫像。畫上的人英俊豪氣,臉上泛著一層華貴的色彩,他身披王袍,頭戴王冠,腰佩寶劍,嘴角輕抿,眼睛澄澈,仿佛審視著她的擅自闖入。
默兒轉過身兒,一個老人突然站在門口。
這是一個身材魁梧、滿臉黑斑、頭發蒼白的老人。他一只手支在門上,眼睛直直地看著默兒,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默兒起先沒有仔細看他,她問老人這畫里的人是誰呀?他的眼睛怎么會發光?老人說,他是皇上……不過現在不是了。他的眼睛發光,是因為這畫傳神呀!老人說著走進門里,默兒這才見他只有一只胳膊,“啊”的一聲發出了驚叫!
孩子的叫聲驚醒了老人,他往后一退揮著一只手說:“你……你是默兒?”老人慢慢地蹲下來,他牽動嘴角一絲笑意,“你是默兒,過來——來呀,走過來,讓我看看呀!”
默兒仍站著不動,她看著他的身子說:“我害怕,你沒有胳膊呢!”
老人把身子縮了縮,突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伸出右手摸了摸左邊肩膀:“我這邊的胳膊斷了!打仗的時候,被刀砍斷了!”老人說話時,聲音喑啞低沉,眼睛似乎蓄滿淚水。默兒慢慢地走過去,她好奇而又同情地看著說:“為什么要打仗呢?刀砍過來,一定很疼很疼吧!”
“是很疼,疼死了呀,默兒。”老人突然把默兒摟進懷里,臉上老淚縱橫,“我是你大公,快叫我大公!”
“大公,”默兒輕聲叫道,她伏在保吉公肩上,用手輕撫他左肩上一截斷胳膊,“為什么要打仗呀?打仗不是殺人嗎?”老人說:“打仗就是殺人呀,誰都不愛殺人,可沒有法子呀!”默兒說:“什么叫沒有法子?”老人說:“你不殺人別人就殺你,這就是沒有法子!”
林惟愨回來時,看見老人抱著默兒,一陣高興。他問爺爺林保吉說:“你剛才去了哪兒,我一路找不到。”保吉公說:“我到學堂那兒溜達一圈,看孩子們早讀呀!”
保吉公對林惟愨說:“這孩子我才兩年不見,現在就長得這么大了!”他突然把默兒又抱起來,說是要送她去學堂讀書。林惟愨笑說:“她才多大呀,學堂能收這么小的孩子?”保吉公說:“學堂是我創辦的,我的曾孫女,怎么不能讀書呢?”默兒一聽讀書,從大公身上滑下來,拉著保吉公去了學堂。
半路上,默兒突然站住了。
她仰起小臉問:“大公,瓷觀音是什么?”保吉公沒有聽明白,默兒說:“那個老阿婆說……我長得像瓷觀音!”
保吉公呵呵地笑說:“是呀,你是觀音菩薩賜的孩子!”
(作者系《湄洲日報》副總編、莆田市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