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松
近日,筆者在家拜讀2009年第9期《收藏界》,《收藏界》里發(fā)表署名為劉存忠的文章,題為《大名譽品“大宋通寶”當拾大錢》,文中說:“‘大宋通寶’當拾錢是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為南宋理宗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所鑄……此泉(筆者按:古代稱錢為“泉”)字體書法秀麗飄逸,據(jù)傳出自宋代大書法家蔡京手筆,其特征是‘拾’字從‘入’。”
筆者拜讀后,從文中總結(jié)出與蔡京有關(guān)的核心焦點是:撰文者劉存忠認為,“大宋通寶”錢,錢背有“拾”字,“拾”字第4筆、第5筆從“入”,不從“人”,這種特征的“大宋通寶”鑄造于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錢文據(jù)傳是蔡京手書。
筆者認為:劉存忠文中所述有關(guān)寫“大宋通寶”錢文的事,不符史實。要證實首先必須弄清楚,搞明白蔡京的生卒年問題,在此列舉有關(guān)蔡京的生卒年史料如下: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二十五史人名大辭典》《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卷》《中國人名大詞典·歷史人物卷》《中國歷代名人辭典》《中國歷史人物辭典》《福建名人詞典》《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中華書法篆刻大辭典》《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辭海》《中國歷代宰相傳略》《中國歷代宰相錄》《莆田市志》、新編《仙游縣志》等眾多史料、資料里均記載:蔡京生于北宋仁宗慶歷七年(1047年),卒(死)于北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一句話:蔡京死亡于1126年是歷史鐵證。
劉存忠文中說:“大宋通寶”鑄于南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這是正確無誤的。
下面采用小學(xué)生的數(shù)學(xué)“減法”,劉存忠的錯訛之處就立即出現(xiàn):
“大宋通寶”鑄于南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就以蔡京死亡之前寫“大宋通寶”錢文算,時在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顯而易見,蔡京死亡在先,理宗皇帝鑄造“大宋通寶”錢在后。
用1225年減去1126年所得到的差是99,這就是說:蔡京死亡99周年之后,突然復(fù)活起來,并且還給理宗皇帝書寫“大宋通寶”錢文。這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劉存忠在《收藏界》里發(fā)表了令人捧腹大笑的文章是無需爭辯的事實。
雖然劉存忠在文中說:“(‘大宋通寶’錢文)據(jù)傳出自宋代大書法家蔡京手筆。”那么,“據(jù)傳”必須是在蔡京未死亡之前的前提下,用“據(jù)傳”才較為合適。但蔡京死亡99年之后,用“據(jù)傳”就失去了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