翥云峰在上海嘉定孔廟旁的匯龍潭公園內。(網絡提供)
《宋玨莆田派在我國印史上的地位初探》,王元機撰,《莆田文史資料》(地方史論叢專輯)第六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莆田縣委員會會編,1983年12月。
明天啟七年丁卯(1627) 五十二歲
是年,金兵攻遼遠,袁崇煥力御之,為魏忠賢所劾。
八月,熹宗死,弟朱由檢即位,自次年改元崇禎。
莆畫家曾鯨為李日華之子肇亨繪《李醉鷗小像》(上海博物館藏)、作《胡爾糙小像》(浙江省德清縣博物館藏)絹本設色,鯨自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啟丁卯仲夏莆陽曾鯨寫。”宋玨在畫上題詩:“把其道貌,其古如松。聆其德音,其清如淙。岳神所降,天月所鐘。處處甘棠,在在華封。我庇宇下,十載朝宗。不圖今日,得御猶龍。鞭捶囊鞬,誓顧相從。部下諸生宋玨敬贊。”鈐有“宋玨之印”(朱文方印),“宋氏比玉”(白文方印)。
三月廿五日,宋玨與林銘幾在莆田泛舟觀漲,作雨景圖。(《閩中書畫錄》)
【按】天啟丁卯(1627)三月廿五日,同林御史銘幾及二三友泛舟觀漲,因欲至碧瀨不果,遂造棠林少憩,歸入舟,作雨景圖,并題詩曰:“撥谷聲喧雨滿犁,平疇綠泛插秧齊。孤舟直到棠林外,醉弄飛泉出小溪。”
秋,程嘉燧至南都(南京)訪宋玨,時宋玨客李沮脩家。邀游龍泉山,因病末能前往。
明崇禎元年戊辰(1628) 五十三歲
是年,陜西以嚴重災荒,饑民無數 。高迎祥始起事, 自稱 “闖王 ”。
崇禎元年(1628),冊使給事中杜三策、行人楊棆,歸舟大風,媽祖神佑,俄有奇鳥集檣端,舟行若飛,一夜抵閩。
是年,鄧慶寀《荔枝譜》編定,并為《荔支詠》作《識語》。
首夏(四月),宋玨作《觀物之生推蓬冊》送給李沮脩當六十歲壽禮。
【按】《明宋比玉觀物之生推蓬冊》載:金箋十幅,畫皆水墨,高皆八寸三分,闊一尺一寸。前絹二幅,比玉隸書后跋紙一幅,李沮脩跋高闊同畫。觀物之生隸 沈石田先生有寫生冊子,題曰“觀物之生”四字,陳道復、陸叔平皆有模本。余亦仿其筆意,得花卉八、果菜九、鵝一、雞鴨各一,雖愧昔賢之工,或可博李沮翁笑笑,為我盡南山一杯也。戊辰首夏,宋玨記。老比,自娛,宋之印。第一幅牡丹、空鉤蘭花。第二幅銀球花、蝴蝶花。第三幅薝卜、潑墨蘭花。第四幅辛夷、玫瑰。第五幅藕、蓮房。第六幅荔枝、枇杷。第七幅菜、筍、菌。第八幅蘆卜、茄。第九幅鵝。第十幅雞、鴨。
【按】李思聰《明宋比玉觀物之生推蓬冊》中言:“余性好花,多植庭卉以自娛。嗜蔬食,不食牲。今年戊辰初夏,幸周甲子,祝不受餽。比玉兄以寫生冊子為余壽,中花卉鮮妍,不異手植,可使常開而不凋;蔬果蔥脆肥美,令人齒液余甘;鵝鴨與雞毛羽森動,若鳴若舞,令人見其生不忍見其死。此則不敢以餽例卻,敬拜而藏之篋笥,以遺子孫,使后人知為我祝者惟比玉兄為最真。龍泉主人思聰記。李思聰印,沮脩氏,潘季子。”
冬月,程嘉燧《李宋倡和詩序》:去年秋,余之南都訪比玉,李翁沮脩一見,歡于平生,因邀余游龍泉山。余時不能從,九日,遂作詩見懷,及讀其山居諸詩,令人翛然有拔俗之想。今年秋,沮脩將合刻其前后和韻往復五七言雜體若干篇,名曰李宋倡和詩,而屬余為序。方余在上黨,客有敘程宋唱和集,板行于南都數年矣。比玉少以才名,豪于閩中,其胸次恢疎廓落,飲酒終夕不醉,當與酣耳熱,落筆如風雨,至數千言不能休。嘗在客座見余詩,輒相求于數千里外。比薄游吳越,及留南雍十余年,其名章秀句,醉瀋殘墨,流散人間,往往遍于僧窗邸壁,雖時為高人巨公所賞嘆,而一再試,皆擯于主司,淪落不偶,故其詩洸洋淋漓,多山巔水涯、蕭散娛嬉之詞,以余蹇拙而顦顇寒餓,間為漻泬之音,大氐發于羈旅草野,其為窮人倡和之詩宜也。今李翁家世鼎貴,子姓皆已后先成進士,身膺簪紱之貴,而家有封邑之奉,所謂王公大人志得意滿者。乃能字櫛句比、尋聲赴節,以與寒士角。至于層次疊發,連篇累牘,此又何也?沮脩嘗師事至人,以希長生久視之道,方遺斥萬物以養神思與造物者游,而比玉頃年益恬然,浮湛儕俗,忘懷得失,其心無毫發坎壈不遇之嘆,此其氣浩然,皆出于勢利酣豢潦倒窮厄之外,故其文章聲氣,不俟均節而自合。譬則出塵之鶴,在陰之和,瑯然高徹云漢。后之誦其詩,想見其人,恍如揖司馬子微、李太白之流于千載之上,必有彷徨欣慕而尚友之者。夫豈徒尋常文士唱酬之什,若候蟲時鳥之所能彷佛哉!
近世朋友道缺,士氣不振,比玉才氣空海內,與人交,出肺肝,雖處窮厄,而未嘗以詞色狥人。在吳,獨善余與李長蘅,其居南都,唯沮脩尤善遇之。雖少為先太守公門下所取士,有通家之故,而二子之交契,非以此也。丙寅冬,比玉還閩展墓,吳中訛傅宋病且死,沮脩倉皇寤寐形于至誠,矢將經紀其家,相與收其遺文,庶幾猶有古人生死不相負之意。崇禎戊辰冬,吳下友人程嘉燧書。
【按】崇禎元年,黃石齋疏救錢龍錫降調,適遘疾求去,瀕行上疏,語刺周廷儒、溫體仁。值會推閣臣,體仁望輕弗與,遂疏訐牧齋結黨受賄,牧齋坐是罷官。公以文字氣誼取友,必早與石齋定交;而與牧齋定交,必在其罷官里居之后。牧齋《宋比玉過訪虞山將別》中一絕云:“落葉蕭蕭響徑莎,兒童卻掃遲相過。看君漫滅懷中字,恰稱閑門有雀羅。”此可為證。公周旋二友于危疑患難之中,無所畏避,所謂酬酢云云,雖非專指此一事,而舉一概百,不為虛語矣。
明崇禎二年己巳(1629) 五十四歲
是年,張溥等結復社。“復社始于戊辰(崇禎元年),成于己巳。……復社之名動朝野。”
是年,宋玨仿馬和之松石圖卷。(《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是年,宋玨作扇面《亭皋落木圖》。今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是年冬至祟禎三年春,宋玨作《己巳臘暮至庚午初春先后發悶》。
【按】宋玨《己巳臘暮至庚午初春先后發悶》:鐵騎傳聞密匝營,羽書斷絕使人驚。早寬資格收豪杰,定有忠良護圣明。安石罷歸孤眾忘,道州喪后壞長城。白頭空切鷹揚意,時看吳鉤氣不平。(其一)繁霜正月有訛言,犬豕千群入禁園。父老重傷庚戌變,朝廷追憶杜劉存。逃亡旅店無新火,屠戮人家勝廢村。深惜金甌全盛世,誰開門戶亂乾坤。(其二)
呂留良(1629-1683)生。
著名詞人朱彝尊(1629-1709)生。
陳子龍、夏允彝、徐孚遠松江立幾社。
正月,詔定魏忠賢逆案。六月,袁崇煥殺毛文龍。十二月,思宗中反間計,下袁獄。
春,宋玨時客金陵,遇楊文驄,有詩為之送行。(白堅《楊文年表》)
閏四月三日,友李流芳卒于檀園。錢謙益作《李長蘅墓志銘》,程嘉燧書丹,宋玨篆蓋。侯峒曾作《祭李長蘅先生文》。
【按】楊文驄《送行詩》:“雙柑才喜共嚶鳴,賦罷閑居動遠征。簇簇夭桃如欲訴,絲絲弱柳各牽情。舟過三塔蕁冰滑,路入天臺籜粉明。早晚趁庭仍北上,浣萍亭畔聽秋聲。”
是年,趙洪范攜一奇石歸嘉定,命名“翥云峰”,并請其時寓居嘉定的名士宋玨以篆書題字,請人勒石其上。今存上海嘉定孔廟旁的江龍潭公園內。此奇石高達丈余。
【按】趙洪范,字元錫,一字芝亭。嘉定人。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舉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后任湖北麻城知縣,有惠政。崇禎元年(1628)出任陜西道御史,崇禎二年(1629),其運翥云峰歸嘉定的情景。據清程庭鷺《涂松遺獻錄·軼事》載:“石至東關,登陸重不能舉,一時盡收合城之蔥,鋪地令滑,百人曳之,始得入宅。”巨石歸來后,親自把它安置在新居“歲有堂”前,并命名為“翥云峰”,并請其時寓居嘉定的名士福建莆田人宋玨(字比玉)以篆書題字,請人勒石其上。“翥”是鳥向上飛之意,“翥云峰”含有插入云霄的高峰之意,巨石以此命名也隱喻了趙洪范的凌云之志。
七月,宋玨作《秀石新篁》鏡心,其款識曰:崇禎二年己巳七月,對雨作柯丘筆意似。
至日,宋玨作《龍鱗燕尾圖》立軸。
【按】《又宋比玉龍鱗燕尾圖立軸》:紙本,高二尺三寸七分,闊一尺二寸七分,仿云林水墨。隸書款。《佩文齋書畫譜》稱其出入二米、仲圭、子久。苔封古檜龍鱗起,石礙流泉燕尾分。己巳長至,莆陽宋玨。“宋玨之印”,比玉氏。”
【按】《宋玨過檀圈追悼長蘅李三況》:仙游彈指頃,淹及小祥期。昔嘆鹽鳴晚,今傷宿草遅。風流真頓盡,神理尚離披。無那西州路,重過復痛悲。君去日云遠,我來何所親?影堂空有火,華屋似無鄰。壑暗薤懸月,廊鳴雨釀春。誰能當此際,忍淚不沾巾?未得還闘海,金個凝卜居。偏尋方外侶,盡讀世間書。此意久相約,追思今總虛。白頭猶滯客,不是為無魚。
除夕,宋玨于龔仲和家守歲,程嘉燧與之唱和,賦詩敘情。
【按】程嘉燧《除夕比玉在仲和家守歲和韻各為短歌》:今夕何夕歲云盡,二年之臘三年春。都門虜騎聞稍卻,王師會報清胡塵。青眼作歌風格老,白頭守歲交情新。正愁豬肝累安邑,且喜雞黍娛窮賓。百錢一斗市苦貴,得酒那復論清醇!十年未歸子來客,愧爾悠悠南北人。(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