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拓本書法手寫真跡 宋玨集蔡襄書卷4名家原稿《古香齋寶藏蔡帖》。(網(wǎng)絡(luò)提供)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上),上海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2005年2月。
明天啟元年辛酉(1621) 四十六歲
是年,明以努爾哈赤犯遼陽,遣使來請助,遼陽遂隔,明人來奔者甚多。談遷始撰《國榷》。
是年,錢謙益典浙江賦事,以關(guān)節(jié)案被控。
是年,鐘惺升遷為福建提學(xué)僉事。曾鯨作《潘琴臺像》。(美國密歇根大學(xué)博物館藏)
是年,宋玨《宋克草書詩卷題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十一月廿六日,宋玨觀題《文天祥書木雞集序題跋》,釋文:“天啟元年辛酉十一月廿有六日,莆陽宋觀。”(遼寧省博物館藏)。
十二月,李流芳欲北赴京師會考。動身前暫住蘇州虎丘僧舍,待好友聞啟祥同行。三日深夜,燈下題《畫冊》,與諸友作別。宋玨還白下,與對科舉心灰意冷的李流芳一路同游。
【按】李流芳《檀園集卷十二題畫冊》:“辛酉臘月北行,意思蕭索。到吳門,聞子將將來,遲之同行,因暫住虎丘之鐵佛僧舍。時送余者為子薪、魯生、舍弟無垢、舍侄宜之、兒子杭之。武林都修之時時抱琴來作數(shù)弄;比玉還白下,與予一路同來,樂酒晨夕;古白同寓舍,間日一相對;楚中李宗文,居停亦相近;女冠王修微,數(shù)以扁舟往來山中。差不寂寞。然夜闌客散,輒苦無緒,或終夜不寐,無可自遣,燈下索墨汁,作書及畫,同居者皆得飽所欲而去,以此為笑樂。……十二月三日燈下題。”
程嘉燧畫《枯木怪石》,次宋玨《除夕》詩韻。
【按】程嘉燧《畫枯木怪石次比玉除夕詩韻》:“常年餞臘有秋茶,添卻庭梅點歲華。爭喜小兒仍愛客,只嫌老子不歸家。池塘無夢傷春草,門巷多時厭雪花。貧病亦知難慰意,漫圖枯木向君夸?!?/span>
明天啟二年壬戌(1622) 四十七歲
是年正月,金進(jìn)攻兩寧,巡撫王化貞、經(jīng)略熊廷弼退守山海關(guān)。二月,下王化貞?yīng)z。
是年,莆畫家曾鯨作《張卿子像》。(浙江省博物館藏)
是年,鄭簠(1622-1693)生。鄭簠,字汝器、谷口,清初大書法家,精隸書,初學(xué)宋玨,后學(xué)漢碑。
時年,友四十八歲的李流芳赴京復(fù)南返作《南歸》述遼沈被金陷,明軍南撤入關(guān)。(“抵京郊,聞警,賦詩而返,遂絕意進(jìn)取?!保?/span>
四月十二日,程嘉燧作詩送魏仲雪之南京虞部,兼寄及懷念遠(yuǎn)在南京的宋玨。
【按】程嘉燧《清和十二日走筆送魏仲雪之南京虞部兼柬莆田宋比玉先是侯起東初二日行?!?/span>:城頭西山色,殘雪閑白云。行歌燕市中,見云如見君。夫君宦情薄,獨與良醞厚。幾閣梅花初,深房明鐙后。經(jīng)過互謔浪,相見數(shù)杯酒。摧藏痛飲徒,春帆到家久。驅(qū)車還白門,江雨黃梅時。解鞍棲霞寺,朗詠青蓮詩。閩客浮浪生,遲我歸不早。我翻招之來,戒勿辭遠(yuǎn)道。大塊俱勞生,莫言江南好。憑君緘此詞,長歌令人老。春前,時同淵孟一二輩劇飲。
小滿日,宋比玉為《二喬圖》題跋:“絹本長三尺五寸,闊八寸四分?;ㄊ菗P(yáng)州種,鉼是汝州璽。注卻東吳水,春風(fēng)繅二喬。曾見徐文長畫此于膠城沈家,余喜之,亦嘗為雨若寫便面,雨若隨手失去,因?qū)僭賵D并書文長原詩。時天啟二年小滿日,宋識??钤谏戏剑八?img width="237" height="201" style="width:23px;height:20px;" alt="" src="/upload/202006/03/202006030120136120.png" />之印”“宋氏比玉”。水紋長瓶一,中供墨芍藥二枝,頗無俗韻。
明天啟三年癸亥(1623) 四十八歲
是年,高攀龍返里重舉東林社。
張采張浦往金壇訪周鐘結(jié)復(fù)社。
五月,友莆人林堯俞任明熹宗朝禮部尚書。
明天啟四年甲子(1624) 四十九歲
是年,吳越大水百谷不收。朝臣曹廷杰、楊漣等糾劾魏忠賢。
廣西左布政使任上,提調(diào)省試。大計,秋杪發(fā)桂林。
十月二十三日,謝肇制行至萍鄉(xiāng),卒于官邸。
十一月,林茂之、宋玨作書畫合壁卷。
【按】《夢園書畫錄》卷十四《林茂之宋比玉書畫合壁卷》記載:“紙本,今尺高九寸,長一丈一尺三寸五分。小青綠山水。卷首石壁下樹木五七株,傍水古松五本,一亭居中,長堤綿亙,垂柳數(shù)處;堤半平橋旁通樓,觀亭樹宛在水中。堤盡處飛崖陡起,樵子荷擔(dān)。崖下山凹編籬,內(nèi)有桑林瓦屋五間,前房廊廳事俱備,一叟中坐,奇石出檐端,古樹蔭密,又有對坐講學(xué),席地講道者。前山比連,石洞嵌空,山崖曲屈,高處竹籬橫亙,群鹿游逐。前有林亭,下有水閣,循山層折,臨水平臺,開閎高敞。閣中偶語,獨坐者共六人。孤松挺生,他樹叢雜,山斷處一片空明,波恬水凈。傍山水亭有客對坐,隔水山閣村舍差參。山后一峰矗立,下有密箐中藏山齋,一亭傍松。對岸古寺,疎松四繞。入后雨山接抱中露城郭,遠(yuǎn)水前繞孤亭下翼。對山懸崖奇峭,絕壁下有人對語。山后亦有竹箐茅亭,卷尾一峰層折,趣味無盡。題首篆書“巴和”二字??钍穑骸疤靻⒓鬃?,玨識”下鈐“宋谷之印”。前鈐:“荔支仙人”“莆陽宋氏古香齋書畫印”。卷首鈐“明正”二字圓印,“綠谿山荘收藏之印”“杏花春雨江南”方印。卷尾鈐“臣本布衣”“古陽道人”二印。
天啟甲子仲冬月,茂之林古度。
紙本高八寸余,寬九尺三寸,五十二行,款二行。五古八首,用筆勁厚近蔡忠惠。
春山已如笑,春服亦既宜。郭外逢野人,坐對自無機(jī)。梅放桃未花,勝游已不遲。因悔汨紅塵,白日慪中移。入山未遑住,四顧事幽討。策杖陟山顛,風(fēng)急云如掃。列岫如列仙,丹砂雜朱草。何年九轉(zhuǎn)成,龜鶴年長保。山顛通帝座,俯眺小垓埏。其下洞穴奇,虎豹盡常穿。我愛百道泉,卦坎流平田。坐久萬慮空,不知別有天。賢者思避世,從古已若斯。惟有避秦人,傳有桃花溪。羨君澄其懷,遠(yuǎn)與古人期。擾擾名利途,梭走欲何為。勝日愜良游,遂與塵鞅射。尋復(fù)經(jīng)兒,流賞至中夜。山靜日月長,在春已似夏。農(nóng)事漸欲興,盈疇足禾稼。藤花交艾納,青紅爛滿架。且無野人嗔,那有官長罵。石林何太密,在洞時一逢。拔棘復(fù)班荊,斗嘯坐此中。仰睇石上云,碧浪幾千重。布袍兩袖寬,習(xí)習(xí)吹天風(fēng)。天風(fēng)鼓眾樹,哀響若奔泉。我欲植萬松,于此山之巔。醉后臥石床,泉濤奏管弦。羲皇一枕中,此樂誰能傳。我聞服大丹,駐顏能轉(zhuǎn)少。其次身心間,延年亦卻老。在世少閑人,相隨采瑤草。決計愿從君,學(xué)仙苦不早。
莆陽友弟宋玨具草。(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