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踐行改造宗旨,提高刑釋人員創就業謀生技能,促進他們回歸社會無縫對接,減少和預防他們重新犯罪,莆田監獄把“向社會輸送合格勞動者”納入政治改造的重要抓手,不斷開辟出在監教育新途徑,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以課堂化教育為基地,大力開展服刑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為他們回歸社會打下基礎。先后與福建省莆田職業中專學校、福建省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學校合作在監獄開辦教學點,有汽車維修、計算機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服裝制作與生產管理四個專業教學班。同時又與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曙光學院合作,增設了園藝、茶藝二個專業。到目前為止共有366名臨釋服刑人員參加了職業技能培訓。此外還在周三教育日,邀請專家教授進監,每月定期大力開展培訓工作,有力促進了臨釋服刑人員對當前社會經濟和行業發展趨勢的了解,提高了職業技能,拓展了視野,為他們回歸社會插上騰飛的翅膀。
以拓寬渠道為載體,努力提供各行業就業信息,為服刑人員回歸社會穿針引線。開展臨釋服刑人員問卷調查,統計歸納他們的就業意愿,動員一切力量積極與省內外相關市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規模企業溝通聯系,掌握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企業用工信息,并把企業需求崗位信息在監獄電視臺《刑釋有“位”來》欄目上播報,制作《各地用工需求信息表》分發給臨釋人員,使他們對社會各企業的用工信息有總體的了解,拓寬了就業渠道,為他們回歸社會搭建了愛心橋梁。
以就業推介會為平臺,積極開展現場就業意向洽談,為刑釋服刑人員回歸社會無縫對接。監獄積極牽線搭橋,為刑釋人員回歸再就業搭建接軌平臺,使他們一回歸社會就能自食其力,此舉受到臨釋服刑人員熱烈的歡迎和擁護。監獄適時聯合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等,邀請相關規模企業進監,舉辦刑釋人員就業推介會,許多服刑人員通過這一窗口找到了工作,使自己一踏上社會,就有位可就、有事可做、有薪可領,減輕家人的負擔。
技藝在身終有用,鋪就人生幸福橋。莆田監獄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不斷豐富出監教育內容,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努力開辟刑釋人員回歸社會無縫對接新途徑,搭建他們未來生活幸福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吳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