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像》 清·葉衍蘭繪。(網絡提供)
明萬歷四十七年己未(1619) 四十四歲
是年,邊訊不斷,正月,金帝取葉赫二十余屯。
三月,明總兵楊挺死于抗清。
六月,朝廷改用熊廷弼經略遼東。
哲學家王夫之(1619-1692)生。
是年,莆人朱繼祚登進士第,選為庶吉士進學,翌年授翰林編修。
陳洪綬考取諸生。
曾鯨作《沛然像》。(上海博物館藏)
四月二十五日,程嘉燧題《墨花蝴蝶圖》,題寫《煙嵐小幅寄宋玨》。
【按】程嘉燧《題煙嵐小幅寄比玉前年比玉在墊巾樓有失畫四絕句,屢要余作雪江釣艇,未暇作。此幅久置亂楮中,撿得漫寄。》:“乞我寒江畫釣系,只緣矜慎轉多時。村煙嵐翠無人管,聊準償君失畫詩。(一角欹斜出小舟,村煙嵐翠下中流。蒹葭白露依然在,只是伊人不可求。)君失畫詩之一也。
宋玨與譚元春同上結霞閣賞秋。
【按】譚友夏《宋比玉招上結霞閣》中云:“此閣秋全在,非因望始生。客從高處立,山為左窗明。碧日萬家氣,朱花一雁聲。有樓無不啓,誰最倚檐楹?”
十一月十一日,宋玨與冒愈昌、林懋等同集蔣榭分賦。
【按】譚元春《過沈雨若蔣榭得觀字同伯麟、比玉、子丘》:“湖上游雖遍,來茲不改觀。敗荷依水盡,落木與霜安。洲凍樓臺影,人分魚鳥寒。豫知宜雪際,光滿爾憑欄。”
冬至日,宋玨又同郭天中、沈春澤、汪音夫、寇貞秀等餞集蔣榭告別。
冬,宋玨又與譚元春、葛一龍、郭天中、沈春澤、葉肇禧諸子集朱睿溪園分賦。
宋玨與譚元春過張可仕園看月。
【按】譚元春《過張文寺園看月同宋比玉》:“路由松竹若山空,尋徑登城寒信通。明月纔生即在水,殘陽不了尚留紅。幾人氣落高天外,一片光深小閣東。已是將歸歸思少,愛他冬夜與秋同。”
宋玨曾寫詩遙寄譚元春。
【按】譚元春《倪云林畫記》:倪元鎮溪山圖,相傳從大內出,爲江南寶玩。神廟時在金壇王若士家,予友鐘伯敬心愛之,不能發口。王君非貧士,又負賞鑒,雖累百金,安所得?已而交日密,有所德伯敬,念無以報,度伯敬所欲者,此畫耳,舉以贈之。
予過白下,訪伯敬寓齊。揖未畢,指壁上畫曰:“君看此何如也?”后與鄒臣虎同觀,又與宋比玉執燭同觀,皆企戀不能去。而臣虎則曰:“此元鎮最得意筆,一人楚中,江南無此矣。伯敬所藏黃子久畫,亦非贗物。歸建一小閣藏之,當字曰倪黃閣。”予時以爲然。
明泰昌元年庚申(1620) 四十五歲
是年正月,金兵入侵朝鮮,向明乞援。
九月,“紅丸案 ”、“移宮案”發。神宗詔命明年改元為天啟 。
是年,莆畫家曾鯨作《董其昌像》,收錄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上海博物館藏)。
【按】《廣虞初新志卷之二十二》黃山沙門彌本淡庵校宋玨《庚申十月游補陀記》:禮育王塔歸,泰昌元年立冬日也,蛟川令顧巖叟,遺書相勞,謂:“既了此緣,而錯過補陀,他日必悔之。”余曰:“發此愿十年矣,今宰官為導師,何修得此?”但連日風雨,海泛甚惡,進香者多泊舟招寶山下,十五日晴,令復來視余,余曰:“可矣。今日風尚未定,姑需之。”是晚果狂風驟雨突至,海潮打城,洶洶欲崩。余所離官舍,與城隔一版,飄搖如舟,達且未寐,私喜不乘桴也。翼日月尚未望,十七望,令曰:“可矣。”
先是借樓船于大將軍,兼庀糗糧。十八晚潮放船,不疾不徐。月光如晝,一葉凌萬頃中,不復人世矣。至蛟門,風忽轉,舟不及手,船齒于石。所不入魚腹者,呼吸耳。出蛟門,望群山,蒼黛深黝,若指若螺,若姜芽,若筆格。少近一山,蜿蜒奮張,若有巨鱗甲,一巨星出其頂,光芒滅沒,水波蕩蕩,若有游龍逆流卻顧。人言具門之龍,為武臣所射,眇其左目,遇風雨霽好,則出游,唏得無是乎?可畏哉!
十九夜,泊船舟山,所謂翁洲也,候月上放船,風正帆飽,廿日下春,望見盤陀矣。自登岸入門,以及禮潮音洞,歷歷皆往昔夢中所見。是日西至說法臺,歸宿東方丈。次日至鎮海寺,登茶山,上菩薩頂,乃知琉璃佛國之言不謬也。不可說,不可思議,遂下山。山下遇西僧二:一名嗙咆,入中國已二十馀年,須眉如雪,曾修造普同塔者;一名左吉骨魯,新從九華來,湯睡庵諸公各有詩贈。其人能華語,述彼土經咒,及言行腳事,新異可聽。是夜微雨,復宿方丈,次壁上一詩。
明日雨止,由太子塔至白華嶺,因憩轉石居,觀止矣。僧具香湯請浴,浴畢,遂別僧文隱、衡平入舟,舟候早潮不即發。是日清霽,夜半雷雨大作。月令立冬后,雷收聲久矣,異事也。方雷雨時,余夢鄉人贈玉杯一,內碧外白,制不甚方圓,而古潤異常。酒干,見杯中一白猿,倒掛于樹啼。視之,又一白衣大士立猿樹之傍,眉目如畫,贊嘆駭異。復有一人攜古硯,視之紫端石也。制精古,背有朱文篆書四字,惟“忠魂”二字隱起可辨。持之欲驚醒,則又有日者說未來事,事甚秘也。醒則風雨皆息,日已高春,潮長風和。揚帆過蓮花洋,如快馬下峻坂,是夜宿沙洲候潮。廿四日曉至舟山,訪張扶輿將軍。將軍醉余,題試馬寶刀二卷,余為書漢壽亭侯扁而去。
除夕,宋玨在龔仲和家守歲,作《泰昌庚申自云間復至疁城,風雨連夕,歲又逼除,不得還白下,仲和相留守歲,因畫題壁詩見意》。
【按】宋玨《泰昌庚申自云間復至疁城,風雨連夕,歲又逼除,不得返白下,仲和相留守歲,因畫壁題詩見意》:“歸心已作箭離弦,苦雨凄風阻去船。且住龔家竹屋里,紙窗燈火對殘年。”
【按】龔方中(1575-1634),字仲和。龔錫爵次子。嘉定人。其與李流芳讀書石岡別墅。后又與唐時升、程孟燧、婁堅、劉長卿、顧荃之、馬元調結博古交于此,共同研讀史書。其著《南華注解》《杜律解》《詩文集解》等。(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