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莆田南洋平原上的習(xí)俗,每天三餐都吃稀飯。舊時(shí)難得在每月初二和十六“做牙”,晚飯能夠吃上干飯。稀飯,莆仙方言稱為“飲糜”,“飲”讀如“庵”上聲;糜,《康熙字典》靡為切,又忙皮切。“糜”讀音似莆仙白話的“門”?!墩f文解字》說最早是黃帝教人們做糜?!夺屆访?,煮米使糜爛也。
糜,莆仙又音同麻。莆仙人們最常用的問候語就是“你食(吃)糜未?”糜有稠有稀。福建方言學(xué)者們說稠的糜叫“洘糜(音麻)”;稀的糜叫“漖糜”。查閱《康熙字典》:“洘,音考,干也?!睗],音教,引用《玉篇》:“水也?!卑凑铡队衿泛推渌糯謺耐ㄐ畜w例,凡是釋義為“水”或“水也”的,都是河流名字。又如:《玉篇·水部》溯,水也。《說文解字》:“濁,水。出齊郡厲媯(音歸)山。”
糜里有很多水分,而“洘”字義為干,與“糜”意思相矛盾,說“洘糜”似乎不合理?!皾]”與莆仙方言說稀飯的聲音相同,但“漖”是水名,其意思不得而知,是否能夠說“漖糜”,只能存疑。而且,我們無法找到“洘糜”和“漖糜”的任何書證。兩者作為記音當(dāng)然是可以的。莆仙方言號(hào)稱古漢語的活化石,實(shí)際上是名副其實(shí)的。絕大多數(shù)的莆仙字詞都能夠在古漢語文本里,尤其是在先秦和兩漢的文本里找到書證。
南宋詩(shī)人陸游《龜堂獨(dú)坐遣悶詩(shī)》:“食有淖糜猶足飽,衣存短褐(hè,粗布衣服)未全貧?!庇?,《秋雨》:“常有淖糜支旦暮,一毫寧復(fù)少年心?”淖,《說文解字》:“泥也。從水卓聲。奴教切?!薄犊滴踝值洹罚骸耙趑[?!薄蹲髠鳌こ晒辍罚骸坝心子谇?,乃皆左右相違于淖?!币馑际钦f,前面有爛泥,人們都往左右兩邊避開泥淖。
福建山區(qū)有淖田,田里有很深的爛泥,人們稱之為“nàn田”。這個(gè)nàn,其實(shí)是“爛”字。福建很多地方方言里,聲母l和n分不清??墒?,“淖”字怎么會(huì)放在“糜”字之前呢?
唐初的顏師古注《漢書》說:“鬻(音育,又音周,俗作粥),淖糜也?!薄秶?guó)語辭典》:“淖糜,糜爛的粥?!薄澳酌印钡降资浅淼倪€是稀的?宋·錢勰《贈(zèng)秦少游》詩(shī):“西鄰為祿無多少,稀薄才堪作淖糜?!薄跋” 倍蛛p關(guān),既指祿,亦指淖糜。從“糜爛”二字,我們也可以猜出應(yīng)該是稀的?!澳住弊峙糖?,這一個(gè)“教”音,與莆仙方言說稀粥的聲音相同,會(huì)不會(huì)也暗示是稀的糜?
《禮記·檀弓·饘粥疏》厚曰饘(zhān),希(稀)曰粥。《爾雅·釋言》鬻(俗作粥),糜也。《注》淖糜。《爾雅注疏》然則餬、饘、鬻、糜相類之物,稠者曰糜,淖者曰鬻。這幾句釋文有點(diǎn)繞。意思是說,饘(或稱為糜)是稠的,淖糜(也稱為鬻、粥)是稀的。
“淖糜”詞義算對(duì)得上,而很稀的稀飯,莆仙方言發(fā)音似“教教(音告)”。可是“淖糜”的讀音與莆仙方言的“教”糜在聲音上還是有相當(dāng)?shù)牟煌?。等一等,古漢語里還有一個(gè)字,既與淖有關(guān),也與糜有關(guān)。《淮南子·原道訓(xùn)》:“夫道者……甚淖而滒,甚纖而微。”
滒gē,《說文解字》:“多汁也。從水哥聲。讀若哥。古俄切。”東漢經(jīng)學(xué)家高誘:“滒亦淖也。夫饘粥多瀋(沈,汁)者謂滒?!薄痘茨献印け杂?xùn)》:“道之浸洽,滒淖纖微,無所不在?!崩w與微近義,滒與淖也應(yīng)該近義。淖是稀的意思,滒謂多汁,自然也是稀的意思。整個(gè)句子的大意是:天地之道,浸淫彌漫,無論多么稀薄微細(xì),是無所不在的。
滒淖,作稀薄之意,也許是莆仙方言“教教”的音和義之淵藪?也許您會(huì)說“滒”字讀陰平,而“教”字為去聲,兩字聲調(diào)并不相同。莆仙方言很多字的聲調(diào)與《康熙字典》里所引用的古代字書注音并不相同。如龔,《唐韻》俱容切《集韻》居容切,音恭。而莆音龔讀如廣。又,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huì)》恭于切,音拘。皆也?!睹献印犯改妇愦?。莆音俱卻是讀去聲,音巨。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滒,《說文解字》音哥,陰平。但是南方方言,也包括莆仙方言,滒還有陽平音,讀如娥,《廣韻》就收錄了滒作稠黏的意思。糜煮得“娥娥”,這糜仍然還是多汁,只是多了黏性,稠并無“干”的意思。莆仙方言里說“洘糜”,表示糜中水分比通常的要少些,可能是假借“洘”字,也可能是槀或別的什么字。槀,《康熙字典》音考,干魚曰槀魚,祭祀用品,莆仙方言說魚槀。
“娥娥”的“娥”,還有可能是“膠(膠)”字?!犊滴踝值洹饭烹惹?,居肴切,音交?!墩f文解字》膠:“昵也。作之以皮。昵(莆仙音kí),黏也?!币灿锌赡苁恰昂汀弊郑?yàn)椤昂汀弊稚瞎乓粝档臄M音是gol。以上這些文字或許可以供方言研究者們參考或批判。
《漢書》里有一個(gè)涉及“淖糜”的記載:漢文帝元年三月皇帝下圣旨:老人沒有布帛就穿不暖;沒有肉就吃不飽。現(xiàn)在是一年開頭的時(shí)候,須經(jīng)常派人慰問老人和兒童。沒有布帛酒肉賜給老幼,將何以使天下子孫孝養(yǎng)其雙親?朕今天聽官員奏稟說,應(yīng)當(dāng)接受粥供應(yīng)的人(北宋《冊(cè)府元龜》注:粥,淖糜也。給米使為糜粥也),有人供以陳年舊粟。這難道能稱為養(yǎng)老嗎?現(xiàn)在朕命令建立制度,讓有司責(zé)成各縣各道:年齡八十以上的賜米每人每月一石(擔(dān)),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歲以上的另賜布帛二匹,棉絮三斤。所賜之物及應(yīng)當(dāng)供給的粥米,縣長(zhǎng)和道長(zhǎng)親自送達(dá)。辦事不力者予以責(zé)罰。
莆仙記音詞“漖糜”,正字應(yīng)為“滒糜”。厚,胡口切。上聲。不薄也。又,醲也?!昂瘛弊稚瞎畔荒缸?,與“溪母(即聲母為k)”音通義同。根據(jù)東漢鄭玄的《禮記·檀弓·饘粥》注疏,“厚曰饘”,莆仙方言的記音詞“洘糜”正字應(yīng)為“厚糜”。(朱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