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毛蟹雙頭行
一頭毛蟹雙頭行,十五歲小娘子看親情。
卜持什么汝謨講。卜持王番起轎腳,卜持肉面共豬腳。卜持鴛鴦繡花鞋,卜持阿五舉大牌。
大牌舉高高,一頂轎,兩頭雞。花轎扛到廳前頂,卜持大厝四阿頂。
【注】①行:爬。②看親情:相親。③卜持:想要。④汝謨講:你盡管講。⑤王番:銀元。⑥阿五:虛擬人名。⑦大牌:開路的大牌。⑧大厝:大房子。⑨四阿頂:廡殿式屋頂。
毛蟹學名中華絨螯蟹,節肢動物,全身有甲殼,有足五對,前面一對象鉗子,叫螯,橫著爬行。由于橫著爬行,人們常將它和霸道聯系起來,形容蠻不講理。雙頭行即指左右橫行,童謠以“一頭毛蟹雙頭行”來開頭,當然是有其用意的。聯系“卜持什么汝謨講”和“卜持王番起轎腳”來看,這個十五歲的小娘子,一定是受寵慣了,有點任性愛耍小脾氣有點霸道的大家閨秀,要不然其父母和她談婚論嫁說嫁妝時,就不會讓她“卜持什么汝謨講”了。若是小家碧玉貧家女子,她也不會獅子大張口“卜持王番起轎腳”,像毛蟹一樣隨心所欲雙頭行了。“十五歲小娘子看親情”一句,反映了過去早婚的現象。在莆田的老婚俗里,各個環節十分繁瑣,在經過了聘請媒人、廝看親情、灶頭放帖、訂聘放定后,必須舉行一個“訂請鞋樣”的儀式,男女雙方敲定結婚的具體日期。訂請鞋樣那天,男方派人挑著當地的一種紅色花籃,在媒人陪同下前往女方家送禮,花籃里裝的禮物除了童謠所唱的豬肉、線面、豬腳等,還必須有一雙繡花鞋。豬腳喻指女方嫁到男方家后能開科發達,線面喻指夫妻白頭偕老長命百歲。男方給女方送鞋,是希望嫁到男方家后穿新鞋走新路,在今后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走好每一步。鞋只能送一雙,喻指從一而終。女方要男方送繡花鞋,則是希望男方以后不要為難未來的新娘,給另外的“小鞋”穿。這就是小娘子特別強調送繡花鞋的原因。如果新娘的祖母還健在,則須另外準備若干的肉、面等,裝成另一擔莆田人俗稱為“嬤擔盤”的擔盤,同時挑到女方家去奉敬她的祖母。這個習俗人稱“起轎腳”。
婚后,新娘偕同新郎回娘家拜見長輩親友。娘家設午宴款待,俗稱“請仔婿”,午宴則稱“仔婿酒”。返家時,帶回童子雞一對,紅紙封腰的甘蔗一雙。這就是童謠所唱的兩只雞。
大牌則指送親隊伍里四個人所舉的四塊喜牌,雙面寫著有關婚慶的吉祥祝愿語。最后一句“大厝四阿頂”中的“四阿頂”是建筑名詞,指廡殿式屋頂,廡殿式屋頂由于有四面斜坡,可四面出水,故稱“四阿頂”。四阿頂是中國古代各種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的,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使用。但福建沿海地區和琉球的大戶人家的民居為了防風也采用四阿頂。由此可知,“卜持大厝四阿頂”既印證前面所說的小娘子是大家閨秀,又隱含小娘子希望并要求嫁入富貴人家。也有人把最后一句記成“烏云四合頂”。從“大厝四阿頂”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歷史上,這首童謠在流傳過程中,一定曾有高明建筑工匠的參與。(陳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