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燧像(網絡提供)
明萬歷十年壬午(1582) 七歲
是年,上得子,詔告全國減稅免刑,派使知朝鮮國王。
吳江大水成災。
首輔張居正卒。
是年,友李流芳堂兄李先芳中舉。
友錢謙益(1582-1664)生于常熟。
【按】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蘇州府常熟縣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授編修。官禮部左侍郎,革職后南歸。福王時,官禮部尚書。入清官禮部右侍郎掌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任職僅六月,即告病歸。文才俊逸,富于著述,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列朝詩集》等。
據清代錢謙益的《列朝詩集小傳》中《莆陽徐氏黃氏》載:“宋玨比玉,作《莆陽二婦傳》云:徐氏居莆之北關,父龐卿,薦為新安郡丞,字澄渚俞氏子,紈袴兒也。合巹之夕,傅姆惎之曰:郎君當作詩催,須屬對句而就寢。”徐指二硯屬句曰:“點點楊花入硯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俞縮瑟不能成句。徐笑曰:“何不云‘雙雙燕子飛簾幙;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后抱賈大夫之恨,時形筆墨。其嬸林氏,詒書勸勉,徐與之往復,纏綿惻愴,為人傳傅。徐卒,俞氏子取其著作焚棄之,僅存批點二十一史,又悼志賦一首、粱鴻王凝妻諸贊,及讀離騷六朝隋唐史論數十篇。友人鄭邦衡梓之以傳。黃氏名幼藻,字漢宮,莆陽塘下人,蘇州別駕黃議之女,林儀部啟昌子恭卿婦也。姿韻高秀,少受業于宿儒方泰。年十三四,工聲律,通經史,所著有“柳絮編”。沉靜知大節,儀部歿,傾家以事其姑。所居不蔽風雨,近戚罕見其面。年三十九,患心痛,誦“殘燈無焰影瞳瞳”之句而瞑。生一子,名鐘,愛東粵山水,祝發名海印,亦能詩。”
明萬歷十一年癸未(1583) 八歲
是年,申時行居首輔 。
陳繼儒坐館王錫爵家,同王衡讀書于支刪山。
八月,莆田霖雨,至次年正月,陰云不開,冬禾沒水中,民間用火焙稻,頗為艱食。
是年,受耶穌會派遣,從印度來到中國澳門的傳教士羅明堅(M.Ruggieri)被獲準來到了廣東肇慶,并得到總督郭應聘(莆人)的許可,在那里修建了第一座天主教堂。九月,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hieuRicci)也來到肇慶。
明萬歷十二年甲申(1584) 九歲
是年夏,帝親觀御林軍射箭比賽。
七月初五日,林挺章卒,年五十四歲。
是年,莆人彭汝楠(1584-1643)生。
明萬歷十三年乙酉(1585) 十歲
是年,海瑞復被起用,官南京都察院。以力主重刑懲貪,得罪諸宦,被攻。
二月九日,友黃道周(1585-1646)生。
文震亨(1585-1645)生。
明萬歷十四年丙戌(1586) 十一歲
是年,海瑞被誣劾大奸極詐 。
吳中士子仿 《阿房宮賦》作《樓房公賦》,刺蘇省學使房寰賄中考生,引騷動。
莆田孝義里地裂丈余,水涌出黑沙,臭如硫磺,沙土多牛跡。
莆田歲旱,禾大損。
友譚元春(1586-1637)生。
是年,袁宗道成進士。
二月,冊封鄭貴妃。圍繞皇儲的所謂“國本”之議開始孕育。
八月,汪道昆、屠隆、卓明卿、徐桂等聚集西湖慈凈寺,創西泠社。
明萬歷十五年丁亥(1587) 十二歲
是年,莆田歲又旱,禾大損。
明萬歷十六年戊子(1588) 十三歲
四月廿四日,莆名臣王家彥(1588-1644)生。
是年,嘉定大旱大疫。
袁宏道中舉人。
是年,抗倭名將戚繼光卒。
明萬歷十七年己丑(1589) 十四歲
是年,友董其昌在京考取進士后,選翰林院庶吉士,翌年編修實錄史纂。
明萬歷十八年庚寅(1590) 十五歲
是年,王世貞卒,年六十五。
明萬歷十九年辛卯(1591) 十六歲
是年,日本侵略朝鮮,明廷出兵援朝。
友侯峒曾(1591-1645)生。
莆籍畫家吳彬作《十六應真圖卷》,現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明萬歷二十年壬辰(1592) 十七歲
是年,袁宏道中進士,不做官,卻與兄弟遍游楚中。
丁云鵬的流傳作品《待朝圖》,描繪朝臣于晨露下端坐待朝。
明萬歷二十一年癸巳(1593) 十八歲
是年,顧養謙督薊遼備樓軍。
王士嘯、秦燈等集蘇州,因談備樓兵事被誣謀反逮治,后旋解。
徐渭卒,年七十三。
汪道昆卒,年六十九。
明萬歷二十二年甲午(1594) 十九歲
是年,朝鮮兵事急,朝廷加緊對民征索,江南民為織造所苦 。
北京閣臣議修國史,被阻格未行。
明萬歷二十三年乙未(1595) 二十歲
六月,莆田大旱。
明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 二十一歲
八月,友楊文聰(龍友)(1596-1645),一作(1597-1646)生。
明萬歷二十五年丁酉(1597) 二十二歲
秋,婁堅赴金陵鄉試,程嘉燧作詩送別。
夏秋間,徐火勃作《荔枝譜》,閩轉運副使屠本畯、田叔授諸梓。
七月,作《荔枝雜詠四十首》并《小引》。八九月間,屠本畯、黃履康分別為徐火勃《荔枝譜》作序。
文學家張岱(1597-1680)生。
明萬歷二十六年戊戌(1598) 二十三歲
是年,莆人周如磐登進士第,選為翰林庶吉士。
是年,蘇州虎丘建五賢祠,江盈科作記。
是年,董其昌四十四歲,劉宗周二十一歲,藍瑛十四歲,王時敏七歲,蕭云從三歲,王鑒生。
著名畫家陳洪綬(1598-1652)生。
是年,宋玨作《溪山秋涉圖》卷。(《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七月十六日,“三教先生”林兆恩卒,年八十二。
明萬歷二十七年己亥(1599) 二十四歲
是年,朝廷遣太監征稅于密云、東昌,激民憤。努爾哈赤在東北吞并哈達部 。
以白蓮教眾為主體的徐州趙一平、孟化鯨起義。
友顧夢游(與治)(1599-1660)生。
是年,徐熥卒,年三十九。
是年,《深林叟杖》圖軸款識:“已亥七月,莆田宋玨”。
明萬歷二十八年庚子(1600)二十五歲
二月初六日,莆田國師陳經邦子陳翰臣卒,年三十九歲。
長夏(六月),宋玨作《松石圖》。
【按】宋比玉《松石圖》,紙本長二尺四寸五分,闊二尺七寸四分。松石竟秀古且新,入我畫圖亦逼真。庚子長夏,莆田宋玨。“宋玨”長方印。
秋,婁堅赴南京鄉試落第。
是年,程嘉燧于殷都家與友人共飲荔枝酒,作《荔枝酒歌》。其后福建莆田人宋玨字比玉,從方求仲扇頭見此歌,逐作詩見寄,后七年始相識定交。參見《松圓浪淘集》卷六《殷丈家戲為荔枝酒歌呈同席諸公》、《松圓浪淘集》卷十《送莆田宋比玉歌》比玉在建州符山寺客坐,見余荔枝酒歌遙作歌見寄,竟不達。經七年矣,適來過陳令,因相見歡甚。比玉固多才藝,余猶愛其宏達蕭遠,追送昆山張氏山閣,臨別漫為此歌,君許作遇琴館圖見寄,同游翁君吾鼎,名鉉,亦高士也。
【按】程嘉燧《殷丈家戲為荔枝酒歌呈同席諸公》:君不見杜陵諸侯老賓客,左擘輕紅右拈碧。至今浣花詩句中,春酒荔枝色相射。誰將巧意相和溲,便釀荔枝作春酒。重碧輕紅兩有無,萬里瑩然落吾手。風流司馬霜鬢須,玉盤珍羞十萬鋪。天輸尤物慰好事,遙從庾嶺飛百壼。酒出廣東徐聞縣,太倉曹高州特致二尊。飲中余考最下戶,一勺分潤詩腸枯。銀罌乍發香氣粗,玉杯映色清若無。北客浪傳酒如乳,吳儂已墮涎成珠。主人貪奇樂更殊,金屏笑出如花姝。若將艷色比鮮荔,羅襦雪膚不用摹。坡翁詩:“海山仙人絳羅襦,白紗中單玉雪膚。”韶顏莫并化為酒,玉山共倒誰當扶。不見坡翁流離海南噉百顆,一官為口夸良圖。又云:“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莼鱸。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又:“日噉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何如三絕眼前是,果為醽醁人醍醐。但恨古人不見爾,君我不樂何為乎!莆田宋比玉從方求仲扇頭見此歌,遂作詩見寄,后七年始相識定交。(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