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玨像(網(wǎng)絡(luò)提供)
宋玨(1576-1632),一名瑴,字比玉,號荔支子,浪道人、國子仙,別號荔枝仙。興化府莆田縣城內(nèi)雙池(今荔城區(qū)英龍街雙池巷)人。明代詩人、書畫家、篆刻家。初為縣庠生,不愿受八股時文束縛,放棄舉子業(yè);后進南京國子監(jiān)讀書,又中途棄去。其后寄寓南京、蘇州、杭州等地三十余年,與詩人畫家程嘉燧、文豪鐘惺、書畫篆刻家李流芳等交往極深,李流芳特地建一座“墊巾樓”讓其居住,于李家作《山雨樓試墨圖》。宋玨經(jīng)常與“嘉定四先生”等名流一起吟詩作畫,為明末莆田一位最有才華的名士,長書畫、善篆刻、工詩文,書法章、行、草、隸俱佳,八分行草,瘦勁有神;山水畫“脫盡畫史習(xí)氣”,“自有一種高逸之致流露尺幅間”,“寫松樹尤秀絕”,畫荔枝“色澤膚理,與生無異”,是明代吳門畫派的重要人物;臨李公麟《輞川圖》長卷,不設(shè)色,山石縱筆作摺帶皺,不拘于法,自是士人高致。有《婁江欲雪圖》,陸時化為之題詩。錢牧齋詩云:“畫船攜得硯如規(guī),曾向春紅伴畫眉。珍重朝來遠山色,小鸞(比玉妾)休詠白頭詞。”其萬歷四十四年(1616)完成的傳世之作《松蔭曉靄圖》,崇禎二年(1629)所作的扇面《亭皋落木圖》,今存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古代書法家辭典》收入宋玨的隸書《羼提居士詩》、《七言律詩》兩幅中堂。在篆刻上,宋玨突破篆文入印的傳統(tǒng),首創(chuàng)以“八分書(隸書)入印”,從而開創(chuàng)篆刻史上“莆田派”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后人競相仿效。至清代,“莆田派”與“皖派”、“浙派”并稱為中國篆刻的三家流派之一。與劉元弼(莆田人)、林之蕃(閩縣人)并稱“閩中三絕”。明末周亮工在《閩小記·印人傳》中記載:“莆田人有宋比玉者,善八分書,有聲吳越間,后人競效之,至用其意于圖章,古無是也。”清代莆田人鄭王臣在《蘭陔詩話》中也說:“吾莆宋比玉善八分書,有聲吳越間,人競效之,號‘莆田派’。”宋玨所刻《荔枝譜》和《古香齋帖》,極為傳神地保持宋代書法家蔡襄的手跡,被人視為珍品;其詩軒爽流逸、才情爛漫,今存《讀金陵俞仲髦荔枝戲作》一詩,凡54韻,有人說是歷代最長的詠荔枝詩;其文有《浪道人集》等,多散佚,僅存《荔枝譜》八篇、《黃漢宮傳》一篇(殘缺不全)和《陳白云詩集序》一篇。晚年,他又和錢謙益、黃道周相友善,當(dāng)兩人處于危難的時候,慷慨解囊,濟急排難,幫助錢、黃渡過難關(guān)。崇禎五年(1632),宋玨病逝于南京寓所,年57歲。在族親朋友的幫助下,歸葬莆田文賦里梅隴山(今城廂區(qū)華亭鎮(zhèn)山牌),崇禎十五年(1642),浙江道御史李嗣京為其立石表墓,題額為“海內(nèi)盛名士”。錢謙益為其作《宋比玉墓表》。
作為明代晚期一位較有影響力的書畫藝術(shù)家,宋玨年譜對于研究晚明莆仙地區(qū)政治文化活動及文學(xué)創(chuàng)作團體具有重要的參照價值。但學(xué)界一直以來的研究都缺乏對宋玨藝術(shù)、文學(xué)創(chuàng)作活動等全面體系化的梳理,諸多年代與事件難以詳辨。致使20世紀以來,雖有學(xué)者對其藝術(shù)成果加以關(guān)注,但由于資料嚴重缺乏,研究并不能得以深入。宋玨年表方面的整理也僅有2011年福建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謝麗珍一篇數(shù)千字的文章,并不能完全滿足學(xué)術(shù)研究的需要。所以筆者參考明代以來文集、方志及今人研究成果,進一步對宋玨年譜中部分作品的寫作時間進行推進與考究。年譜雖為一人之史,但通過爬梳整理宋玨的生平經(jīng)歷和作品創(chuàng)作情況,對于深入分析其思想及同時代相關(guān)藝術(shù)、結(jié)社等專題都有著關(guān)鍵價值。經(jīng)一年多研究,筆者通過查閱方志、文集、論文、拍賣等資料,加以辨析整理,得之近四萬字年譜,希望對學(xué)界同行的相關(guān)研究有所增益。
宋氏世系
莆田宋氏一世祖:宋璟(663-737),字持正。唐高宗調(diào)露二年(680)進士。睿宗至玄宗時三度為相,系唐中興賢相。贈太尉,謚文貞。著有《文集》十卷。尤以《梅花賦》名聞天下。其為入閩入莆宋氏支派一世祖。
莆田宋氏九世祖:宋諴(955-1052),亦名介夫,字仲誠。舍故第創(chuàng)“宋氏大宗祠”,購建雙池宋氏里居。推恩封大理寺評事。
莆田宋氏十世祖:宋奎,字符文,號文軒。詔授九品散官。雙池三房祖。
奎公十一世孫:宋寓。
奎公十二世孫:宋勸,字謹麗。宋寓子。明正統(tǒng)五年(1440)應(yīng)貢補國子監(jiān)生,正統(tǒng)十一年選授直隸淮安府沐陽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著有《荔庭存稿》三卷。
奎公十三世孫:宋汝勤,明天順六年(1462)舉人,授安州學(xué)正,改濮州學(xué)正,升國子監(jiān)助教。贈承德郎,禮部主事。
奎公十四世孫:宋端儀(1447-1501),字孔時,號立齋。宋汝勤子。明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歷任禮部精膳司主事,禮部主客司員外郎,廣東提學(xué)僉事。明代理學(xué)家。其著作甚豐。
奎公十四世孫:宋端儒,宋汝勤子。
奎公十五世孫:宋元岳,字良甫。宋端儒子。子宋玨。明萬歷九年(1581)由府學(xué)應(yīng)貢試中,授浙江吉安儒學(xué)訓(xùn)導(dǎo),遷建寧府松溪縣教諭,建安教授。著有《文廟考》《四禮節(jié)要》《四書考要》。
明萬歷四年丙子(1576) 一歲
是年,友王志堅(1576-1633)生。
友鐘惺(1574-1625)3歲。
友程嘉燧(孟陽)(1565-1644)十二歲
友李流芳(1575-1629)二歲。
友林堯俞(1558-1626)十九歲。
友張燮(1573-1640)四歲。
明萬歷五年丁丑(1577) 二歲
是年,松江水災(zāi)重,多人溺死,而官吏不恤災(zāi),反征科甚急。張居正丁艱奪情。
五月八日林宴同卒,年八十七。
十月初四日,莆詩人鄭涇生。
【按】鄭涇,字巨濟。萬歷中諸生,以薦授都司,加都督僉事。有《枝園羈隱集》。
明萬歷六年戊寅(1578) 三歲
是年,沈德符(1578-1642)生。
明萬歷七年乙卯(1579) 四歲
是年,媽祖神佑冊使給事中蕭祟業(yè),行人謝杰安全出使,“舟乃平安”。
莆人林銘幾(1579-1649)生。
姚希孟(1579-1636)生。
友莆人郭天中生。
【按】郭天中,字圣仆。莆田人。明末藏書家。其與著名藏書家、刻書家毛晉為摯友。
【按】林古度《同郭圣仆過雞鳴寺訪宋比玉按:郭天中字圣仆,宋玨字比玉,皆莆田人。》:“一山都在寺,落日間霜林。與客行幽徑,非君那遠尋。推熜成曠色,繞屋盡寒陰。幾度煩期約,今朝逐此心。”
明萬歷八年庚辰(1580)五歲
友林古度(茂之)(1580-1666)生。
是歲,謝肇淛十四歲,徐火孛十一歲,鐘惺七歲,張燮八歲,曹學(xué)佺七歲。
本年,閏四月廿二日林東興卒,年六十一。
【按】林古度(1580-1666),字茂之,號那子,福建福清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其詩文名重一時,但不求仕進,游學(xué)金陵。明亡,以遺民自居,時人稱為“東南碩魁”。
明萬歷九年辛已(1581) 六歲
是年,其父元岳授浙江吉安儒學(xué)訓(xùn)導(dǎo)。(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