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如意
媽祖金印
仙桃筶杯
麒麟寶珠
龍鳳喜燈
灑金玉帆
天順金錨
鎦金銀梭
搪金海螺
在1000多年的媽祖信仰演變過程中,于民間信仰流轉史上,人們出于對媽祖的虔誠與敬畏,曾出現過一些膜拜朝圣方面的器物,人們尊之為吉祥之寶。媽祖吉祥物流轉比較廣泛的據說有九種,民間有媽祖吉祥九寶之說。這些吉祥物被廣泛應用于媽祖廟宇建筑、媽祖神龕裝飾、媽祖神像雕塑中,并被不少家庭收為珍藏的吉祥物,其包涵的意義如同佛教的八寶,成為一種標志性的文化符號。
媽祖女神九寶吉祥物,是媽祖信仰傳承與發展一千多年來的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也概括了媽祖女神大愛高德、竣功偉績的主體象征,更是對傳統的海洋文化的生動闡釋。至目前,已經很難在一個媽祖廟里或一個相關的物體中看到完整的吉祥九寶,但分散式的吉祥九寶在民間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這說明媽祖女神吉祥九寶已深植于廣大信眾的心靈之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的形式而存在。
在全面地繼承與弘揚媽祖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從文化學、歷史學、民俗學的多角度,展開對吉祥九寶的物化象征意義的探究,尋找并集合出媽祖女神的文化符號表達形式。同時,以實物制作和美化圖案的兩種形式,在媽祖文化的傳播中,夯實其文化的核心內涵,逐漸改變僅以香火符紙的原始方式來傳揚媽祖信仰的滯后性和單一性,以物化象征意義來弘揚媽祖信仰的旨義,以形象生動的喻理方式來傳播媽祖文化內涵。
根據民間廣為流傳的媽祖傳說,有一種說法是,天后女神吉祥九寶分別為:如意、金印、筶杯、寶珠、喜燈、玉帆、金錨、銀梭、海螺。現分別簡述于下:
一、靈芝如意
無論是在明清時期媽祖宮廟的壁畫中,還是在歷代傳世的媽祖神像作品中,都可以常??吹綃屪媸謭倘缫獾男蜗螅匿刂迧u上的媽祖石雕神像的創作,也是源于此意。秦漢時,朝官仿其形為朝笏,上可記事,以便在朝議中啟奏。“如意”在印度梵語中叫“阿娜律”,是一種法具,法師講經時,常常手執如意,上記經文,以備遺忘。我國民間把如意作為一種吉祥物,在明清時代十分流行。媽祖手中的如意是代表女神賜給普天下吉祥如意的福,是媽祖大愛精神的象征,與佛教的“阿娜律”法具的功用和文化涵義完全是兩碼事。近年來莆田工藝界每年產出五十萬支以上的如意,都被人們作為吉祥物珍藏,可見民間對如意的鐘愛程度。
二、媽祖金印
湄洲媽祖祖廟珍藏一方清道光帝御賜的媽祖寶璽,為青銅所制,寓意金獅獻瑞,威靈顯赫,印體規格為5.5x5.5公分,高度10公分,印章銘文為“湄洲祖廟·天上圣母·護國庇民·靈寶符笈”。這一珍貴的文物是湄洲媽祖祖廟的鎮廟之寶,金光熠熠,俗稱為“媽祖金印”。
從清代至今,流播的平安符笈以億萬計。凡是由湄洲祖廟全式分靈出去的各地媽祖廟,都擁有一方由祖廟復制的媽祖寶璽,以示媽祖的威靈同時分靈到彼處媽祖廟,而分靈的媽祖廟則用這方寶璽印制符笈,賜予媽祖信眾;還有一種簡式分靈的媽祖廟,則由祖廟賜予若干印制好的媽祖平安符笈,用于傳播媽祖信仰文化。
媽祖金印被列為媽祖吉祥物之一,備受媽祖人的推崇。近年來,以純金打造的媽祖寶璽成為名符其實的“媽祖金印”,成為各媽祖廟和廣大媽祖人夢寐以求的媽祖吉祥物。
三、仙桃筶杯
傳說媽祖在少年時就得到玄通道士的點化,能預知禍福,破厄解難。有一次,她為了得到一把好筶杯,向一位鑄鼎的老匠討要,請求他把火紅的鐵水倒一些在媽祖合攏的雙掌上。老匠對這個神姑的神功早有耳聞,又禁不住媽祖的哭求,真的把一勺鐵水倒在媽祖的手心中。說來也奇,鐵水在媽祖雙掌中凝成了一對筶杯,而她的雙手一點也沒有被灼傷,她滿臉微笑地向老匠道謝后離開了。此后,媽祖就用這一副鐵筶杯作為判定易經卦象兇吉的法器。所以,至今在不少媽祖廟中,除了一副供信眾使用的竹制筶杯外,在香案上還會放置一副用紅綢布系好的筶杯,有銅或鐵鑄成的,也有木或竹雕成的,那是代表媽祖的一種法器,莆田港里媽祖祖祠至今保存著清代的銅鑄筶杯,甚為珍貴。
四、麒麟寶珠
相傳,在宋代時,媽祖以其功德感動玉皇大帝,被冊封為四海之神。為了使媽祖威震四海,玉帝特賜給媽祖一枚定海安瀾寶珠,也叫定海神珠,所以,寶珠就成為媽祖女神的吉祥九寶之一。在莆田港里媽祖公園中的女神雕像就是依照這一傳說,塑造出一個手托鎮海神珠,力挽狂瀾,威震四海的光輝形象。在民間,此類作品在各種雕藝產品中也是很常見的,可見其影響之廣泛。
五、龍鳳喜燈
媽祖羽化升天后,常常在海面上守護航海人的平安。每當海難來臨之際,她就會駕著祥云,手提紅燈,為船只導航指引,使船只化險為夷。這類傳說在民間廣為傳頌,因此,在媽祖廟的門楣上,或在媽祖神龕的檐角邊,都會常常見到一對高掛的紅燈。這紅燈是媽祖的吉祥九寶之一,不僅航海人視若珍寶,就是其他的媽祖信眾也特別喜愛,因為紅燈不僅代表著平安吉祥,也有添丁的含義。在元宵節期間,特別是在莆田的特有民俗活動媽祖元宵中,各個媽祖廟都會特制大量的媽祖紅燈:稱為“媽祖神燈”,以媽祖女神的名義贈予廣大信眾,信眾們如獲至寶,回家后必把媽祖紅燈懸掛于廳堂上,此法稱為“女神吉祥耀家門”。據民間相傳,在清代“義和團”“紅燈照”起事時,此俗曾被清廷禁了幾年,但朝廷的嚴令也阻止不了媽祖紅燈在民間的崇拜。
六、灑金玉帆
媽祖自古就以海神之稱而傳譽四海。從宋代起,受到欽差大臣路允迪出使高麗在海上遇險時,得到媽祖女神佑護的神跡的傳播和影響,航海人要出海時都要到附近的媽祖廟進香禱告,祈求一帆風順,無論官商平民,概無例外。特別是一些朝廷使官和大商人,如史料中有詳細記載的使者鄭和、楊洪,將軍施瑯,商人三寶等,他們的航程平安為媽祖信仰的傳播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據民俗調查資料表明,明清時代凡是航海人到媽祖廟上香供祭的,廟里都會依例贈予貼上媽祖平安符的金色錨形吉祥物,寓意航船停泊平安,同時還會贈予一片貼上平安符的漆飾如玉的木雕風帆,寓意航船一帆風順,平安抵達彼岸。所以,古時的媽祖廟里,金錨和玉帆是必備的吉祥物,航海人在得到金錨和玉帆后,信心倍增,往往在風浪中心理平和,臨危不懼,順利地闖過惡浪險灘,到達目的地。至現代,因機動船只上大多專設媽祖神龕,航海人在船拜祭媽祖比較方便,此俗漸趨式微。
七、天順金錨
金錨是航海的標志,是航船的根基。在古代,凡是航海人在出海前或歸帆時,都要到媽祖廟上香供祭,廟里都會依例贈予一枚貼上媽祖平安符的金色錨形吉祥物,寓意航船停泊平安,順風順水。
八、鎦金銀梭
傳說媽祖去世時是一位織布織網的能手,媽祖伏機救親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在男耕女織的農耕社會,女人家織布為業的居多。所以,女性們在媽祖廟進香時,往往會求廟里賜贈一枚象征著媽祖曾經用過的銀色木質織梭。這種銀梭之所以被認為是吉祥物,是因為銀梭不但代表著織藝,還象征著時光,取名如梭之意,以喻理方式教導人們應該加倍地珍惜大好時光、珍惜美好人生。
九、搪金海螺
海螺是莆田海邊的特產,其螺掏空后,放在嘴邊一吹,其聲如號角,可傳數里之遠。相傳,媽祖在世時,每當預測到海面將有大浪風暴,就會吹響海螺,作為一種警報,通知鄉親們千萬不要出海。過去,媽祖廟里一般都置放一個海螺,代表著媽祖女神的一種法器,更是廟里的一種吉祥物。涵江延寧宮至今還保留著一個清代傳下來的特大海螺,成為鎮廟之寶。
近年以來,隨著媽祖文化的不斷發展,媽祖吉祥物的研究與創作取得到豐碩的成果。民間各工藝大師均嘗試以黃金白銀為材質,并以傳統工藝來打造的媽祖吉祥物,一經問世,定能受到廣大媽祖信仰者的一致好評。(林成彬 陳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