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莆田的水果,大家就會豎起大拇指來說莆田的“四大名果”:龍眼、枇杷、荔枝、文旦柚。而生長在莆仙農(nóng)村山丘、坡地和木蘭溪兩岸的“三小名果”:橄欖、馀甘、楊桃也倍受人們的喜愛。
青果,又稱“橄欖”,因果實呈青綠色而得名,可供鮮食或加工。莆田橄欖又脆又硬,初入口有苦、澀、酸、咸的味道,待細嚼慢咽之后,漸覺苦盡甘來,滿嘴生津,回味清香、甘甜,人們對鮮橄欖情有獨鐘。鮮橄欖又可作藥用,多吃鮮橄欖清肺利咽,解除心腦煩悶,其汁多味,可幫助消化,也可止咳化痰。對解除酒后頭昏、煤氣中毒、暈車等都能起到藥效作用,如遇到小孩咳嗽不止,可用鮮橄欖汁去蒸冰糖,有很好的療效。鮮橄欖還是莆仙民間酒席中必具之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老街的橫街頭有兩個青果小攤,相距只有四五米。一個人稱叫“橄欖鎮(zhèn)”,身高體胖,硬朗強壯,說話聲音洪亮。一個人叫“橄欖華”。中等身材,像個書生,說話慢聲慢氣。他們精于青果加工,所加工出來姜母橄欖、糖水馀甘、酸甜楊桃,色澤、口感各具特色,果香四溢。花上三分、五分可買上一串橄欖、或者馀甘、楊桃品嘗,香甜可口,余味無窮。而且小攤衛(wèi)生整潔,青果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青果加工,就是把橄欖、馀甘、楊桃等青果進行加工,有“蜜漬”、“鹽藏”等多種加工辦法,其攤上品種多為青、咸、半干、姜母、甜咸酸橄欖,馀甘、楊桃、李片等蜜餞不下二十多種,攤上青果飄香,引來男女老幼前來購買品嘗,生意紅火。
離橫街頭兩個小攤不到百米的宮口河壽澤橋上還有一個名揚古鎮(zhèn)的“橄欖添”青果攤,“橄欖添”是個和善的老頭,他個頭較高,平日喜歡說笑,而且幽默樂觀。小攤上常常聚集古鎮(zhèn)上文人騷客品果趣聊,說詩詞楹聯(lián),講琴棋書畫……三個青果小攤距離當時古鎮(zhèn)唯一的電影院只有幾十米,每當電影開場前,來青果攤上買成串橄欖、馀甘、楊桃的男女老少是一個接著一個。
青果攤上的鮮橄欖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上好霞溪橄欖、糯米橄欖等。“橄欖鎮(zhèn)”“橄欖華”“橄欖添”還能加工成五味橄欖、甘草橄欖、鹽橄欖、蜜餞橄欖等十幾種。
“橄欖添”的“玫瑰果”蜜餞,從選果、初加工、漬糖期至入鍋火候均掌握有“度”,最后再溶蜜加工而成。觀其表,透明晶瑩,品其果,純甜清脆,口感有佳,回味綿長。特別是“橄欖添”經(jīng)過幾年悉心加工實踐,加之佐以茴香、薄荷、甘草、檸檬、陳皮等中藥材,先后推出“去皮酥”“綠梅”“橄欖散”“七珍梅”“杏花欖”“十香橄欖”等品種。其橄欖產(chǎn)品具有理氣、化痰、瀉火、解毒、暖胃、補虛之奇效,所以“橄欖添”加工的青果暢銷四方。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青果攤早已消失。時過境遷,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還不時想念“橄欖鎮(zhèn)”“橄欖華”“橄欖添”青果攤上,那些經(jīng)過精心加工好的一串串色香味俱佳的橄欖、馀甘、楊桃……(李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