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派的東入口
連日來,隨著大小公園恢復正常開放,每天仙游城關都有三三兩兩的市民戴著口罩前往鬧市中的客山媽祖公園,在保持一定社交距離中或跑步,或欣賞美景.....原本平常熱鬧卻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空空蕩蕩的這個家門口的“美麗公園”人氣逐漸回升,重又恢復往日的生機,成為市民們足不出城就可免費賞花觀景健身的休閑好去處。
客山位于仙游縣城龍泉社區的九戰嶺,方圓約600多畝,海拔152米,原本是座墳墓扎堆、雜草叢生的荒廢小山崗。但由于此處屬于城區海拔最高處,站在山巔,美麗鯉城和木蘭溪東西鄉平原一覽無余,非常適合改造提升為山地公園。在城區開發中,早在2004年,仙游縣就睿智地同意龍泉社區立項興建客山公園,歷經社區多方籌集資近千萬元對客山保護性“初開發”,先后建成了仿建八角亭、六角亭、龍仙亭、避雨亭、圓形足摩場、仿古文化長廊,翻修了太子府和迎賓樓及新大戲臺,整理了200多畝龍眼海和枇杷林;還建成了4公里長、2米寬的環山腳水泥路及8條總長5公里的上山水泥小曲徑直通山頂,兩旁栽種了紅繡球、紅豆杉、玉蘭等2000多棵名貴花木及上百種野花和龍眼、枇杷等仙游四大名果構成一路綠蔭;并在山腳下建成集社區老協會、農協會、老體協、黃氏協會、平安協會為一處的“黃氏宗祠”,融文化、娛樂、體育、宗教于一體,形成了以具有戚繼光九戰殲倭寇神奇傳說的九戰嶺抗倭古戰場為核心的景群,并沿路安裝了上百盞路燈便于夜間登山,從而初具游覽、觀光、健身、散步等多種山地休閑功能。
2015年,仙游縣緊盯“做大做美中心城區”目標,結合全縣媽祖信眾達50多萬人和城市生態園林建設的實情,決定斥資改造城中綠地的客山公園,升級興建為客山媽祖公園。在縣里和鯉城街道聯手推動下,成功遷移園中涉及龍泉等多個社區的3000多座墳墓;改擴建2條總長4公里、寬1.8米的主步游道,以及媽祖廣場、媽祖小廟、綠化美化等,特別是在客山之巔,矗立著一尊由朱伯英、林慶財兩位雕刻大師親手設計雕刻和林慶財、林文勝各捐資115萬元、30萬元興建的媽祖石雕像、媽祖小廟,成為該縣傳播媽祖文化的標志性新景觀。這座仙游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媽祖石像,高18.35米,面朝湄洲,自開光以來前來前往客山“媽祖朝圣游”的香客絡繹不絕。
此外,公園山巔上的媽祖廣場南側還規劃建設總投資2500萬元的仙游媽祖宮殿、媽祖文化走廊、媽祖書院等媽祖主題景點。目前,在發動海內外熱心人士特別是仙游商界精英慷慨解囊支持下扎實推進,由本地企業家及僑胞捐建的客山公園媽祖宮位于媽祖廣場南側,緊鄰媽祖雕像,投資1000萬元,占地800平方米,仿照北京故宮建筑風格,分為主殿、偏殿,古色古香,非常方便廣大香客朝圣。(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