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正是泉州城,南至一路通大城,
城里榮華不肖講[1],唯獨陳府大出名。
陳府伯賢共伯欽,伯賢讀書極聰明,
乃弟做名叫陳三[2],年紀伏細未招親[3]。
陳三人物生風流,看見書冊目頭憂[4],
不然勤心讀書使[5],盡日騎馬街上游。
伊兄運使念在心[6],那苦乃弟未娶親[7],
咐托媒婆查消息,不共乃弟結婚姻[8]。
媒婆查來又查去,三爹人物生妙致[9],
婚姻本是天注定,無有一人中伊意。
“賢弟聽我說因知,也要立志去讀書,
正是空前勤讀書,望不高攀丹桂枝[10]。”
伯賢閑閑無心著,盡日亭中去踢跳[11],
冷時吟詩了作對[12],夜間玩月解心愁。
八月十五天光時[13],神仙番桃聚會期,
未時天門一甲開[14],伯賢看見笑唯唯[15]。
天開天門光煙煙[16],香花點燭了點燈,
今盲正是番桃會[17],王母轉來會眾仙。
伯賢讀書盡聰明[18],就跪地下求功名,
陳三伊齊也就跪[19],不然伊齊求功名。
陳三跪落暗得意[20],只求妻少生妙致[21],
月老注定姻緣簿,姻緣皆由伊主意。
伊兄聽聞笑唯唯,“只話你敢講出來,
讀書正是功名高,你衛因何求妻兒[22]。”
陳三就嘴應一聲[23],“后生總是有只情”,
頭乞伊兄打三甲,“罵你奴才無半成。”
月老簿中注分明,何人共伊有良緣,
潮州黃厝五娘仔,伊共陳三也有緣。
月老注定也是奇,泉州撥過潮州來[24],
得賜黃厝做君仔,后共五娘會佳期。
益春容貌及雙全,伊共陳三也有緣,
二人一齊同心義,后生前世中功名。
圣旨差落再入京,伯賢做官好名聲,
宣伊廣東做運使,朝廷嘉封再高升。
召書就屆陳府來[25],報乞老爺知細唯[26],
宣伊廣東做運使,君命來召無延遲。
伯賢見報喜不申[27],且喜今旦再高升,
備辦龍亭去迎接,謝天請了備起身。
“賢弟聽我說分明,廣東運使管萬民,
親成朋友齊來送[28],備辦轎馬就起身”。
風流事情般段詩[29],唱乞世間人知機,
陳三益春五娘仔,姻緣那為許荔枝。
先唱陳三乞人聽,世間代致有名聲[30],
伊叔西川做太守,伊兄運使伏未走。
陳三人物生風流,容貌賽過二三州,
伊是番安再出世[31],男女看見都思良[32]。
運使到任就起身,陳三送兄過路程,
經過潮州城里過,克逢正是上文天。
潮州有一黃九郎,城里算伊最富豪,
家中生有兩女子,顏容妙致世無雙。
女子做名五六娘,五娘生好賽六娘,
面皮生成桃花色[33],仁甲抽出元珠紅[34]。
潮州林大盡威風,出來備辦好轎粧,
那因鼻生衛太大,人人叫伊大鼻郎。
五娘使喚叫益春[35],生得青雅有十分,
頭插珠花莫雙髻[36],賽過古時王昭君。
潮州點燈盡榮華,處處鼓樂排滿山,
陳三搖搖街上過,婦人女子成大拖[37]。
益春口廣乞娘仔聽[38],“街上點燈有十成[39],
今盲那今齊去看[40],手提燈籠一起走。”
元宵看燈鬧分分[41],陳三五娘共益春,
林大帶有一古品,相行相撞做一群。
看燈看到三更時,婦人女子漸漸桸,
陳三五娘齊相看,三人相看生神除[42]。
陳三再看燈前來,看見五娘似西施,
許時得故扇打落[43],益春撿起笑唯唯。
五娘口廣乞益春聽,“那撿只扇慢慢走[44],
只是方才官人仔,送轉乞伊有人情。”
陳三就叫手下來,“我扇打落全不知,
汝今走前就去(毛灬)[45],不通共人辯是非[46]。”
手下行前問一聲,“娘仔方才只處走,
我厝三爹扇打落,有撿提來送我行[47]。”
益春聽聞笑唯唯[48],“金扇我有撿一枝,
貪你面孔生得好[49],不討只扇后世來[50]。”
手下回話扇未還,陳三親身行近前,
娘仔面前作一揖,乞賜金扇提出來。
五娘轉聲叫益春,“人客情雅有十分[51],
金扇那今送還轉,免得別處 分分。”
益春見說笑唯唯,道著人客獨自來,
金扇我今送還你,千年萬載要記時。
扇還一了就起身[52],無期林大在身邊[53],
五娘忽然一甲看,嫌伊鼻大不成形。
益春看見笑呵呵,許鼻割落炒一砢[54],
面皮生成犬形狀[55],張許實數無啰嗦[56]。
林大聽聞應一聲,“娘仔亂口廣共亂驚,
我鼻信生有許大[57],割落那炒半砢程。”
五娘益春點燈行,林大背后查親情,
就屆李婆厝內講,托媒查看求親情。
李婆回報林大聽,“黃厝九郎大出名,
看燈總是五娘仔,我做只親必定成。”
林大聽見目都真[58],“你衛共我結只親,
不論金銀不論聘,花紅羊酒謝你恩[59]。”
李婆就去見九郎,口廣響林大好門風,
無此人物生得好,只親不做后難逢。
九郎見口廣無推時[60],就允五娘對乞伊[61],
“勞煩婆你林厝口廣,討日下定莫延遲[62]。”
李婆歡喜起身行,轉去說乞林大聽,
“黃厝娘仔允對你,討日下定不延遲。”
林大聽見心頭開[63],好補得著九重開[64],
聘金大禮都使了,討日下定不敢違。
媒婆送禮黃厝來,搖搖擺擺入廳前[65],
九郎收禮回書了,五娘暗苦畏淚啼[66]。
【題解與注釋】
陳三五娘(又名《荔鏡記》),是一個流傳于閩南、莆仙地區、粵東、臺灣和東南亞的民間故事。以元宵節為背景,敘述泉州人陳三邂逅黃五娘的浪漫愛情故事。在莆仙地區,莆仙戲曾演出《陳三五娘》、《益春留傘》,至今莆仙方言里還有“益春留傘”、“陳三掃厝”、“陳三面五娘聲”、“陳三是好人厝仔兒”等戲曲典故。故事又被編成長篇敘事俚歌《陳三五娘》,鄉土氣息濃郁,語言質樸、俚俗,流暢如話,長期以來,廣泛流傳于莆仙地區。
本次整理根據的這個油印本俚歌《陳三五娘》,共有1488句,每句七言,四句構成一段,基本上一段一韻,一、二、四句押韻,押莆仙方言韻。從用詞、押韻特點看,是用仙游話記錄的,是較早的本子。本次整理保留原貌,對原文文字不加改動照錄。電腦上無法顯示的俗字、生僻字,將其部件放在圓括號內。并對原文加標點,注釋。
[1]不肖:不消。
[2]乃弟:弟弟。做名:起名,名字。
[3]伏細:還小。伏:還。
[4]目頭憂:皺眉頭。
[5]不然:不肯,不想。
[6]運使:古代官名。水陸運使、轉運使、鹽運使等的簡稱。
[7]那苦:就愁,只愁。
[8]不共:要與,要給。
[9]妙致:標致。
[10]不:要。記音字。
[11]踢跳:玩耍。
[12]了:又。
[13]天光:天亮。
[14]一甲:一下。甲:下。
[15]笑唯唯:笑咪咪。
[16]光煙煙:亮堂堂。
[17]盲:夜,夜晚。
[18]盡:很,極。
[19]齊:跟著,一齊。
[20]跪落:跪下。
[21]妻少:妻子。
[22]衛:會。
[23]應:回嘴。
[24]撥:調撥。
[25]召書:詔書。屆:到。
[26]細唯:細微。
[27]不申:不勝。
[28]親成:親戚。
[29]般:搬。
[30]代致:事情。
[31]番安:即潘安,晉代美男子潘岳。
[32]思良:思量。
[33]面皮:面部皮膚的色調。
[34]仁甲:手指甲。
[35]使喚:丫頭。
[36]莫:梳。記音字。
[37]成大拖:一大群。
[38]口廣:講。方言字。
[39]有十成:有十分。形容非常熱鬧或非常好看。
[40]那:咱們。
[41]鬧分分:鬧紛紛。
[42]生神除:神魂顛倒。生神:精神,魂魄。
[43]許時:那時。許:那,那么。得故:特故,故意。
[44]只:這。
[45] :找。方言字。
[46]不通:不要,不能。不,莆仙音近“黃”。
[47]提:拿。
[48]聽聞:聽見。
[49]生得好:長得好看。
[50]不:要。記音字。
[51]人客:客人。
[52]了:結束,完成。
[53]無期:不料,想不到。
[54]砢:盛飯菜用的陶瓷缽子,莆仙音“科”。
[55]面皮:臉蛋。
[56]張:裝。實數:樣子。
[57]信生:如何,怎么。莆仙音近“先那”。
[58]目都真:睜大眼睛,眼睛一亮。
[59]花紅羊酒:給媒婆的酬勞。
[60]推時:推辭。
[61]允:答應。對:許配。
[62]討日:確定日期。下定:定親。
[63]心頭開:心花怒放。
[64]補:老婆。記音字。
[65]廳前:廳堂。
[66]苦:苦悶,憂愁。(佚名 整理:余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