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甜脆,價格也實惠。”網友吳靜在微信群里向朋友推薦;“急!莆田這個地方40萬斤青棗滯銷,愛吃的朋友一起助力。”莆田郵儲銀行助農行動也推出了公益平臺;“因疫情影響,果農降價,公益助農,共戰疫情!”莆田向陽坊、復茂餅家等面點店也跨界加入“助農”行動……果農鄭文燦年前還為自家13公頃多的青棗園的果子滯銷發愁,如今在各方的愛心助農下,一周賣出8萬斤,已經賣出將近1/5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仙游大濟鎮里早已果香四溢。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鎮多個山頭遭遇最冷“寒冬”,果農鄭文燦在坑北村里種植的13公頃多青棗也因“養在深山人不知”而滯銷嚴重。“沒有人采摘,沒有車輛運輸,市場也不開,40萬斤鮮棗眼看就要落果全賠了。”回想起月前的擔憂,老鄭百感交集。
十幾年前,鄭文燦從老家荔城新度來仙游大濟創業。剛開始種的是蔬菜,2010年鄭文燦帶頭成立了仙游縣綠源蔬菜種植合作社,2013年開始改種葡萄、甜椒、草莓、青棗等水果,結合經營采摘園休閑農業。“當時,種植面積小,產量跟不上,而品種多也不便管理。”老鄭說,2015年,正當他沒有頭緒時,在市農業農村局干部、科技特派員許偉東的指導下,決定調整種植品種,改種臺灣青棗,又稱牛奶青棗,并擴大種植面積。大棚栽培的牛奶青棗是一項高產種植技術,在科派員的悉心指導下,今年,鄭文燦棚里的青棗年產量特別好,預計可以收成40-50萬斤。
眼看著春節旺季來臨,接踵而至的不是熱銷,而是無情的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面對滿園油綠綠的青棗,鄭文燦心焦如焚。“往年我們青棗一斤賣8元,今年我們降價一斤賣6元,團購50斤起,一斤4.8元。有散裝的,也有盒裝的,莆田市內免費配送。”在縣農業局干部、科派員指導下,鄭文燦決定低價團購促銷,還發到朋友圈。
隨即,鄭文燦的的滯銷青棗引起媒體關注,在《40萬斤青棗滯銷愁煞農戶》等新聞報道后,越來越多網友關注到老鄭的困境,紛紛加入“助農行動”。
“棗子很好爛了可惜,只求回一點本。”57歲的鄭文燦說,去年果園投資了200多萬,眼下正是果子成熟期,再過10來天,果子就軟下來口感就差了,而果園里的青棗存量還有30多萬斤,現在就要趕時間搶收。
據悉,在市縣農業局的發動下,各市直單位、社區、微信等紛紛發起助農團購,幫助老鄭度過難關。也有幾家大型線上銷售平臺聯系鄭文燦,伸出合作橄欖枝。疫情無情人有情。“下周準備送些果子給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嘗嘗,他們是疫情時期每個家庭健康安全的守護人。”鄭文燦說,困難時期,更要記得感恩大家的點滴幫助。
此外,記者了解到,鄭文燦的兒子鄭乘龍現在北京,是中醫藥學博士后、北京鼓樓中醫院醫生,已經報名援助武漢一線,目前正在做疫情預防研究,等待派遣。
(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