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副詞,用在謂語后,表示程度深。用在謂語前,意思是“很;極;甚”。《玩半開花贈皇甫郎中(八年寒食日池東小樓上作)》:“西日憑輕照,東風(fēng)莫殺吹。明朝應(yīng)爛漫,后夜更離披。”(2041頁)。《裴常侍以題薔薇架十八韻見示因廣為三十韻以和之》:“假如君愛殺,留著莫移將。”(2365頁)‖一般寫做“煞”:煞好(很好)|煞歡喜(很高興)。“東風(fēng)莫殺吹”,意思是“亂吹,一個勁兒地吹”。“假如君愛殺”,意思是“如果你很喜歡”。
[看] 先試試以觀察它的結(jié)果。《寄明州于駙馬使君三絕句》:“海味腥咸損聲氣,聽看猶得斷腸無。”(2433頁)‖汝聽看伊歌唱有好聽無(你聽聽看她歌唱得是不是好聽)。
[九秋] 秋季。《長齋月滿寄思黯》:“一日不見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似隔山河千里地,仍當(dāng)風(fēng)雨九秋天。”(2562頁)。
[未] 用在句末,表示對未發(fā)生行為的疑問。相當(dāng)于普通話“嗎”。《夢得臥病,攜酒相尋,先以此寄》:“病來知少客,誰可以為娛。日晏開門未,秋寒有酒無。”(2575頁)‖汝食未(你吃飯了沒有)。
[痹] (肢體)麻木。《病中宴坐》:“有酒病不飲,有詩慵不吟。頭眩罷垂鉤,手痹休援琴。”(2722頁)|坐久咯腳痹阿痹(坐久了腳發(fā)麻)。
[廩] 谷倉。《池上篇并序》:“初樂天既為主,喜且曰:‘雖有臺池,無粟不能守也’,乃作池東粟廩。”(2845頁)。
[起] 建造。《勸酒》:“東鄰起樓高百尺,璇題照日光相射。”(2892頁)‖起校舍(蓋校舍)。璇題,玉飾的椽頭。
[澄] 澄清,音“達”,da2。《招韜光禪師(見咸淳臨安志)》:“白屋炊香飯,葷膻不入家。濾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2903頁)。‖葛粉是從葛根提取的淀粉,先磨碎葛根后過濾,然后把過濾下的含淀粉的水靜置澄清,讓淀粉沉淀析出,涼曬干后就成了淀粉。莆仙民間用甘薯制作淀粉的過程與此類似,也要經(jīng)過澄清的階段。
[寒天] 冬天。《自題》:“熱月無堆案,寒天不趁朝。”‖六月天風(fēng)無工,寒天風(fēng)找空(夏天熱,涼風(fēng)不至,冬天冷,冷風(fēng)鉆空子吹進來)。
[眼澀] 想睡。《詠老贈夢得》:“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今莆仙說“目珠澀”:我目珠澀,我頭前去睏(我困了,先去睡覺)。
[大] 副詞,很;太;非常。《池鶴八絕句·烏贈鶴》:“與君白黑大分明,縱不相親莫見輕。”‖天時大熱(天氣很熱)|動畫片大好看。
[別物] 別的東西,其他東西。《楊柳枝二十韻》:“纏頭無別物,一首斷腸詩。”
[大藥] 特效藥。《浩歌行》:“既無長繩系白日,又無大藥駐朱顏。”
[將] 相當(dāng)于普通話“把”。《問楊瓊》:“欲說向君君不會,試將此語問楊瓊。”‖我將先生布置的作業(yè)做了咯(我把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完了)。
[戰(zhàn)] 顫抖。《畫竹歌》:“蕭郎蕭郎老可惜,手戰(zhàn)眼昏頭雪色。”(927頁)‖手戰(zhàn)敝寫字(手顫抖,寫不了字)。
[趁] 跟從。例證見下條。‖今莆仙也說“趁頭”。
有些詩句,現(xiàn)在已成了俗語。
《履道西門二首》:“跛鱉難隨騏驥足,傷禽莫趁鳳凰飛。”(2758頁)‖枵雞趁鳳飛(饑餓的雞兒還要跟從鳳凰去飛行。喻不自量力)。這句在閩南說成“閹雞趁鳳飛。”
《歸履道宅》:“眼下有衣食,耳邊無是非。不論貧與富,飲水亦應(yīng)肥。”(2128頁)。‖食水亦會肥(意思是某人容易長胖,隨便吃什么都會胖起來)。
《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物以稀為貴”,已成了一句人們經(jīng)常引用的名言。
另外,還有一些普通詞語,也常見于其他唐詩,如:齒,面(臉),食(吃),解(會),闊(寬),衫(衣服),汝(你),箸(筷子),今旦(今天),禮數(shù)(禮節(jié)),小姑,新婦,人客,守歲等,就不詳細介紹了。(余學(xué)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