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莆田迎來了全球佛教界的盛會——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為讓來自世界各地參加盛會的高僧大德了解莆田深厚的佛教文化,莆田市佛教協會邀請黃祖緒老師對莆田歷代高僧的事跡史料進行收集匯編,今看到《莆仙歷代高僧大德知見錄》一書,甚是歡喜贊嘆!
莆田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興安”,雖偏居東南沿海一隅,但自南朝鄭露三兄弟入莆以來,創辦了全省第一家學堂——“湖山書堂”,教書育人,開創了福建文化教育之先河,為后來莆田“十室九書堂,龍門半天下”打下了基礎,以至科甲鼎盛,俊秀如林,故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然因緣際會,據現有資料記載,莆田最早的佛教寺院亦為鄭露三兄弟舍宅供金仙祖師修道之所,初名金仙庵,后為金仙院、靈巖寺,即今海內外聞名遐邇的全國三大模范叢林之一的莆田廣化寺,可見佛教文化自始就與莆田文化結下善緣,莆田歷代士子恭敬三寶、發心護教者大有人在,諸多高僧大德亦和莆仙這塊文化熱土因緣深厚,二者風云際會,創造一方佳話。
莆仙之地、壺蘭之水,不僅滋養色身,更是長養圣德。近1300年來,涌現出進士2482人、狀元21人,宰相8名,有98人在中國二十四史中立傳。考周雪香《莆仙文化論述》統計,僅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收錄的莆仙人著作有50部882卷,存目的有67部983卷,這個數量在全省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國也不多見。有“一家九刺史”“一門五學士”“一戶六進士”“鄭家八虎”“陳氏五侯”“一科兩狀元”“魁亞占雙標”“兄弟兩宰相”“六部尚書占五部”“父子兄弟同朝為官”的佳話,他們各領風騷,垂范后人。
而莆田的佛教界從古至今亦是高僧輩出,本書就以莆田籍或在莆田弘法、或與莆田有淵源的高僧大德為主,根據歷史演進脈絡,以朝代為序,依史料文獻記載編纂整理而成人物傳記,共收錄289位高僧大德。黃祖緒老師奔赴多地圖書館、寺院和高等院校,借閱和參考書目達二百余種,這些史料可分為三類:一是如《祖堂集》《高僧傳》《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補續高僧傳》和《資治通鑒》等全國性佛教史書和歷史文獻;二是如《仙溪志》《莆陽比事》《八閩通志》《閩書》《弘治興化府志》《莆田縣志》《仙游縣志》《福建通志》等地方性歷史文獻;三是如黃滔、劉克莊、林堯俞等歷史文化名人的著作、碑銘、傳記等歷史資料。從這些史料典籍中,我們發現,莆仙這塊土地,歷史上出現的高僧、名僧、大德、大賢為數眾多。僅從第一類典籍史料中找到的莆田人和與莆田有淵源關系的僧人,一個唐朝就有11人寫入燈錄、傳記和史冊。開宗立派之曹山本寂禪師、生前人稱“菩薩僧”的無了禪師、唐睿宗御賜“聰明禪師”的志彥禪師、史書多稱“異僧”的妙應禪師等等,都是相當有名的高僧。后兩種史料中也皆有載入大量祖師的圣德妙行。書中還收入幾位非莆籍而與莆有其因緣的高僧大德,如唐代德山宣鑒首徒雪峰義存禪師等。然其文獻古籍浩瀚無邊,雖有記載,但披尋艱難,有些人物歷史變遷,歸屬也亦需進一步確定,如百丈懷海傳人黃檗希運禪師,于福清黃檗山出家,其徒義玄禪師開創臨濟宗;還有明末清初臨濟宗高僧隱元禪師等。黃檗山所在地漁溪于明朝前皆隸屬莆田,至今鄉人還會說莆田話,本書亦已收入黃檗條目,此于莆陽法界、文界豈不快哉!再如清代史學家趙翼《薈蕞編·莆田僧》載:“莆田拳勇僧,本官家子,年少,出家里之某寺。吾入少林,學拳勇,將以御暴(里中無賴子)也。”
黃祖緒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于文學歷史有極深之造詣,是莆田知名地方文史學者,其《綬水書香》《壺山門第》《百家家訓》等著作,均被省市領導及業內諸方認可與稱贊,被人稱為莆田的“文字畫匠”,雖年七十六,依然老驥伏櫪,筆耕不綴。此次藉莆田舉辦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的殊勝因緣,為宣揚莆田佛教文化,多次前往福州、泉州、廈門、漳州等地查閱相關典籍,廣征博引,嘔心瀝血,終于告竣成書《莆仙歷代高僧大德知見錄》,即將出版之際,黃祖緒老師邀我書序,深感惶恐,又盛情難卻,余雖不敏,但為引玉之石,謹以誠心,聊表數語,是以為序,敬請方家,慈悲指正。
(序作者空性:現任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莆田市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南少林寺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