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照相、放大相片等攝影技術相對于今天來說,比較昂貴且保存質量不高。因而,蘿苜田老街上也就出現了多家專門給人們繪制炭畫的畫像店。在老街上,就有一家狹小門面的炭畫肖像店。那個大家叫他“嚇?!钡漠嬒窠?,是個中等身材,穿著入時,頭發梳得油光,走路有點瘸拐的30來歲青年人。租用的店內除了一張破舊的畫桌、少許筆墨紙張和一個書柜外,顯眼的就是破舊墻上掛著的多幅鑲著炭畫肖像的鏡框了,有偉人、影星,更多的是客戶訂制的畫像,畫得維妙維肖,形神兼備。在老街他也的確比其他畫像匠技高一籌,頗具知名度。
炭畫的優勢在于“永不褪色”,炭畫那種稍微發黃的古舊色彩,與這條老街很般配。嚇模告訴人,一幅碳畫可保存一兩百年之久,不像照片那樣易于損壞。來找他畫像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他以專業畫人的肖像來維持生計,一些人路過他的炭畫像店,都會湊過來觀賞。
畫像實際是一種傳統技藝,僅僅是復制老照片,用九宮格,蒙在照片上,按比例來放大,畫出的像很精確。按畫像匠自己的說法:“畫像說不上是藝術”,很少有畫者自己的創意和靈感。所以,在老街畫肖像炭畫只能是他們用來養家糊口的職業。但嚇模的畫技還較全面,他還畫水彩風景畫、水粉宣傳畫等。
每天嚇模都是面對著一張殘破的老照片,打格子、畫線條、上炭精粉,一幅老人的面容在他的筆下變得完整而生動。長年靜心屏氣地畫像,使他養成了溫和的性情,他待人友善。有時,嚇??吹较嗍斓慕址唤涍^,就會停下手里的活,聊上幾句,大多是相互間的問候語??臻e時,時常和街坊的人們圍在一起喝茶聊天。
嚇模炭畫像店生意較好,一個月也能畫上好些張肖像,平日還代人書寫書信、為老街的店鋪書寫店名招牌、給商店的柜臺繪制商品廣告等。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他經常被政府部門、機關單位雇請去繪制巨幅的毛主席畫像,和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全國人民學解放軍的形象宣傳畫。
嚇模在老街上開炭畫像店近三十年,畫炭畫肖像有上千幅。無論是一張歷史久遠的偉人珍貴影像;或是普通人家的先人泛黃舊照,在嚇模的筆下都能栩栩如生。(李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