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平
武夷山茶博會,呼朋喚友到三姑街,在高爾夫主展館逛了一陣子后有人提出想到瑞泉茶葉博物館喝瑞泉“圣匠”,館主黃圣輝說:“去年產的‘圣匠’告罄,今年的沒退火,還不能喝。”圣輝又說去年做了一大批“圣匠”茶葉,全都被朋友喝了,一文錢收入也沒有。我則調侃說:“‘圣匠’茶葉雖然沒有收入,但為朋友提供了高級飲品,為社會創造了GDP,效益還是蠻高的。”由于妻不識路,女人方向感又差,她帶的一輛車跑錯了方向,一車人跑到景區南入口,等她返回,茶室已沒空當,圣輝兄只能安排我們一干人在院子里的涼亭上泡茶。深秋節氣,武夷山的氣候是一年最美好的,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一邊大口呼吸武夷山醉人的清新空氣,一邊小口啜飲武夷甘露瑞泉“素心蘭”,不時還能嗅到天心村茶農炭焙茶葉那沁人心扉的茶香和剝柚子做柚子茶的柚香,真是“此味只能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也許朋友們會問:在瑞泉喝茶怎么會有柚子的味道,原來是瑞泉在博物館西南角剝柚子做柚子茶。柚子,《神農本草經集注》單稱“柚”,《爾雅》稱“條”,《廣志》稱“雷柚”,陶弘景始稱“柚子”,尚有“胡柑”“臭橙”“臭柚”“朱欒”“香欒”“文旦”之稱,別名繁多,不一而足。柚子的葉似柑、橘,但葉柄具有寬翅,葉下表面和幼枝有短茸毛。果實多為葫蘆形、梨形或球形,表面黃色、橙色為多,果面光澤有凹點。瑞泉做柚子茶精選本地沒經過人工栽培嫁接沒做套袋處理帶籽土柚子,它有刺激性氣味,果皮相對較厚,用手即可剝離,輕手細心取出完好柚子皮,涼至半干后將上等茶葉填入,用麻線縫合擱置在陰涼通風干燥處,讓果皮中的刺激性氣味漫漫浸入茶葉,柚子茶就做成了。
做柚子茶時柚子的能食用的瓤瓣是被主人舍棄的,只有干活的工人偶爾會吃幾瓣或帶一些回家犒勞家里的孩子,看到一大批的柚子瓤瓣要被丟棄,我心頭產生了暴殄天物之感,也跟工人一起吃了起來。土柚子味道偏苦偏酸,但我們品出了一種久違的埋藏在記憶深處的熟悉的味道。同行的老鄉說這就是我們童年的味道,小時候偷吃鄰居家土柚子的味道。感恩于童年的味道,同行的女同胞帶了幾塑料袋柚瓤回家,分給單位同事吃,上了年紀的都說吃出了童年的味道,小姑娘們都說特難吃,這也正常,這些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是沒有這種原汁原味純天然的童年味道的。
柚子茶還有一種做法是將柚子皮剝開,取出里面的白瓤,柚子皮用刀切成細絲,越細越好,然后涼至七成干,這樣是為了保證成品的口感。接著下鍋煮,放入適量冰糖,熬化后放入切好的柚子皮,煮大約10分鐘,讓它充分吸收冰糖水的甜味。待柚子皮煮到半透明就可以放慢由大火轉至小火慢燉約半小時,柚子皮的顏色就會由白色變橙黃色,水分耗干即可關火。這時的柚子皮已經變為深黃色了,放涼之后柚子皮的顏色又會出現白色變化,然后加入適量蜂蜜,裝瓶完成制作,放一陣子后就成了美味柚子茶。浦城人正月招待貴客都會沖泡一杯加上桂花的柚子茶,紅白相間,美味好看,吉祥如意。兒時,走親戚如果能喝上一杯桂花柚子茶,會高興一個正月,記住一輩子,這也是一種有關柚子的童年味道。童年時代,能夠有條件做柚子茶的農家少之又少,是絕對的奢侈品,那個年代柚子皮是不會隨便丟棄的,更不用說冰糖蜂蜜了,現在這種蜜餞柚子茶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了。
小時候,閩北農村,物質匱乏,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不能放開肚子吃東西,有限的吃食要在眾多孩子中均勻分配,這樣才能保證有人不餓著。少量的美食往往被狼吞虎咽,沒經過喉嚨就進肚子啦。童年味道有一種食物是可以放開肚子狠命吃的,那就是白瓢西瓜,它是一種籽瓜,瓜瓤味道很淡,水分含量高,那個年代搞大集體生產,生產隊將大面積不宜種水稻的沙質土壤耕地拿來種植白瓢西瓜,收獲時只收瓜瓤里面的瓜籽,瓜瓤瓜皮生產隊是舍棄不要的。
每年夏末,白瓜收獲季,一個個墨綠翡翠色大西瓜肥碩圓潤,瓜瓤中的瓜籽粒粒烏黑飽滿。收獲的時候,十里八鄉的大人小孩都可以到瓜田里盡情享受西瓜豐收的饕餮盛宴,沒有人會問你是不是瓜田的主人,只要你把黑色的瓜籽留下,瓜瓤瓜皮都是你的。瓜瓤水分特多帶不回家,在田里全吃了,吃得人們個個肚子圓滾滾的,要炸開了似的,厚厚的瓜皮被人挑回家,洗凈擱點鹽腌制,條件好的家庭還會加些糖腌制,成為一段時間佐餐的佳肴。當然現在已經很少人腌制白瓢西瓜里的白瓤當菜肴了,它成了糖尿病患者盛夏解饞解渴的替代品。現在的人吃白瓜如果湊巧吃到一個變異的紅瓤或者黃瓤甜瓜,一點感覺也沒有,那個年代如果誰撿到一個紅瓤瓜說明你鴻運當頭,還會引來一群孩子爭搶。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食物種類數不勝數,但我們這種從困難時代走過來的人對某種食物沁入骨髓里的童年味道是伴隨一生的,童年味道的另一個名字叫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