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巡天傲世的神圣圖騰。中華民族,一個“與龍共舞”的偉大民族。傳說中古代龔工(共工)氏,其子句龍。鄙人最欣賞、最記得住的是清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又是近代改良主義先驅(qū)者的龔自珍。他曾更名“易簡”,體現(xiàn)了他不愿受繁瑣束縛的秉性?!熬胖萆鷼馐扬L(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他的詩鏗鏘無比,呼喚風(fēng)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死氣沉沉的局面,有那么一股如龍的猛勁。
我的老家華亭鎮(zhèn)園頭村龔為大姓。故而,我對“與龔共舞”感觸尤為深刻。園頭龔氏家族出了不少人物,宋代有進(jìn)士參知政事首參代相龔茂良;清代有龔大受、龔愧仁、龔紫山、龔紫峰、龔輝光五位舉人;“中華民國”時期,有園頭村第一位大學(xué)生龔劍青;當(dāng)代有中科院院士、北大副校長龔旗煌。園頭村約有十個姓氏,在同一民風(fēng)民俗的熏染下,其他姓氏也不甘落后,人才輩出,氣象喜人。村上各姓相互滲透,實現(xiàn)了融合。就拿我家來說吧,我的姑媽出嫁龔家,我唯一的親妹妹嫁給了龔家,一位堂妹也入龔家之門,還有一位來自龔家的堂弟媳呢。你看,都“合伙”到了這個份上!
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之悠,從姓氏交融放大之,五十六個民族不也在攜手共舞嗎?“與龍共舞”,本質(zhì)意義在于——與國共舞。“與龍共舞”好戲連臺,舞出了一個如今的新時代,也必將舞出讓全體老百姓歡呼雀躍的更加絢麗的明天!(曾元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