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幾位耄耋老人歡聚一起,共同回憶當年棄筆參軍往事,他們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入伍的莆田老兵。
老兵們深情回憶,1949年8月21日莆田解放后,29軍供訓隊、85師文訓隊、86師政工隊同時在莆招收知識青年。當年在莆中(一中前身)讀初二的黃波生老兵回憶道,那天他正和幾個同學在天九灣游泳,聽說解放軍招收學生兵,馬上和林德鏜幾個要好的同學跑去報名,86師報名地點就在文峰宮旁的青年服務社,報名結束后,部隊對應征青年進行文化考試,考場設在青年社,德鏜至今記得,他的考室在二樓,和他同桌的是仙游師范學生傅文林。考試過后,86師對成績合格名單張榜公布,德鏜和波生光榮上榜,這一年波生十五歲,德鏜才十四歲(差兩個月滿十五)。
8月27日這一天,林德鏜、林德弼、黃波生、陳碧英、傅文林等一大批興化學子光榮參軍,全部編入86師政工隊。新兵文化程度都是初高中以上,也有上海大學、仙游師范等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在參軍熱中,涌現出不少感人事跡,有兄弟攜手報名,如林德鏜和他的堂兄林德弼在同一天入伍;也有同學一起應征,如同為莆中學友的黃波生,就是和德鏜同時穿上軍裝;新兵文化程度之高,參軍熱情如此高漲,讓師部領導大為贊嘆。
招兵結束后,86師黨委特地選擇風景秀麗的囊山寺作為集訓地,對一百六十多名新兵進行集訓。老兵盧正中回憶道,集訓中剛好遇上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指導員王承化手拿快報到處呼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那時候,沒有收音機也沒有廣播器,指導員從隊部喊到一區隊、二區隊……一直喊到食堂。大家拿起臉盆邊敲邊歡呼,有的摘下軍帽拋向空中。集訓隊接下布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具體活動方案,時間定在中秋節晚上。
到了中秋節晚上,月色溶溶,師首長從石庭徒步來囊山寺(那時沒有小車)。慶祝晚會共演了二十多個節目,有合唱、獨唱、快板、舞蹈、武術、獨幕劇、莆仙戲等,卓璐瑩表演了東南亞民間舞蹈,和她一起參軍的姨媽是在法國留學的,用法語唱了《馬賽曲》,雖然聽不懂,但是很新鮮,大家都報以熱烈掌聲。蔡汝環等人自編了《提鬼子》的獨幕劇,唐文欽等人特地到劇團借來戲服表演了莆仙戲,盧正中所在組表演《升官圖》中的一段,由宣祥琪和林湖聲主演,盧正中本人演衛生局局長。
囊山集訓共計75天,11月14日新兵穿上嶄新的軍裝,告別家鄉南下參加解放廈門的戰斗。
廈門戰役結束后,政工隊駐扎在虎頭山下太古碼頭,根據上級命令,政工隊進行整編分配,大部分隊員直接下連隊當文化教員,這些學生兵下連隊后,對提高戰士文化水平,發揮了極大作用,留下來的隊員改為文工隊。1950年元月初,文工隊還和軍文工團聯合組成大型秧歌隊。
抗美援朝開始后,86師北上徐州,改編為空軍11師,少數連隊調歸裝甲兵和炮兵部隊。文工隊隨師部北上徐州后,積極排練節目,與蘇聯空軍舉行文藝聯歡演出,參加徐州市舉行的反對美帝侵略朝鮮、保衛世界和平萬人大游行,文工隊組織的腰鼓、秧歌隊作為游行前導走在最前頭,極大鼓舞了徐州軍民抗美斗志。
七十年前吹響的集結號,讓一大批進步學生走進革命軍營,數十年后,這些走出興化大地的莆田學子,在革命大熔爐里得到鍛煉,先后成長為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如莆中學生陳碧英入伍后,1952年參加全軍田徑運動會,奪得女子跳遠比賽第一名,仙游師范學生傅文林在剿匪戰斗中擒獲匪首,榮立一等功,受到華東軍區表彰;黃波生從空軍飛行團政委轉業地方后,先后擔任莆田縣副縣長、市教育局副局長和莆高專黨委書記;也有為國捐軀的,如林德弼在抗美援朝中英勇作戰不幸犧牲,長眠在異邦土地下,姚煌祥在1952年南日島保衛戰中以身殉國。在入伍的莆田學子身上,每人都有一段從軍的耀眼光環,每人都有一個感人的美好故事。
從軍潮涌囊山寺,緣定一生戰友情。七十年前踴躍參軍的莆田學子,已經進入耄耋之年,每當想起昔日投軍報國情景,至今歷歷在目,難以忘懷。隨著時光逝去,86師政工隊的一百多位學生兵,如今健在的在莆老兵僅七位,當天聚會老兵有林德鏜、黃波生、盧正中、林祖貽、陳炳勛,俞玉粦和另一位老兵因病無法參加。老兵們齊聚德鏜家中,共敘革命友誼,他們無悔當年青春奉獻,亦坦然于平淡生活之中。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參軍的英雄!(黃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