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家駒,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莆田市音樂家協會顧問。他用真摯的愛,傾心耕耘在音樂教學第一線,數十年如一日,愛崗敬業,勇擔重任,勤奮努力,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優秀教師和高等音樂院校后備軍,多名學生在全國、省、市級以上聲樂比賽中獲獎。2013年10月,在莆田市成功舉辦柯家駒師生音樂會。2014年12月,由他組織并參與民樂合奏《一斛珠》,在第十二屆“福建音樂舞蹈節”器樂(群文組)比賽中,榮獲創作一等獎。2018年12月,他的原創歌曲《壺蘭鄉戀》榮獲第五屆“生活·常青藤杯”全國中老年優秀文藝節目邀請賽金獎(第二名);同時,他本人榮獲最佳原創作品獎、優秀伴奏獎。
據柯家駒回憶,他結緣于聲樂純屬無心插柳:“母親在學校當教師,有一次我到學校去找母親,經過音樂教室時,我被二胡獨特的音色和作品的旋律所吸引,便進入校業余二胡班學習。”他9歲贏得業余比賽后,遂萌發以音樂為業的夢想。從那以后,他對聲樂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在學校只要有閑暇時間,他就找音樂老師求教聲樂,在小學的那段時間里,他打下了一定的音樂基礎。他說:“走上聲樂這條路完全是興趣使然。”
1974年7月,柯家駒下鄉到知青點。勞動之余,他喜歡唱歌,歌聲沖走了他的勞累。也在這時候,在母親的支持下,60元錢一把的二胡和近百元一把的小提琴,繼續帶他在漫長的音樂路上行進。農閑時間,他一直勤學苦練聲樂,用全部心智去理解每首歌的豐富內涵,捕捉每首歌的激情旋律,對歌詞的深刻理解和對旋律的準確把握使他的演唱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1975年,他創作的歌曲處女作《我在隊里駕鐵牛》在《福建新歌》發表,在莆田樂壇上嶄露頭角。
1981年,大學畢業的柯家駒分配到西許中學教音樂,一把二胡教學生合唱,參加全縣中學生合唱比賽獲得二等獎。之后,他被調到莆田職業技術學校,任專職音樂教師,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音樂藝術夢想。1987年7月至1989年7月,他進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進修班深造,學院先進的教學理念深深影響著他,并得到蔡玉祥、顧雪珍等名教授的悉心指導,他擺脫了以往的思想禁錮,打開了思維通道,打下了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成為一個駕馭自如的音樂創作者。從此,他在聲樂藝術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
他回莆田職業技術學校后,除了完成日常音樂教學工作,還創作大量富有莆田地方特色的音樂作品。1999年,他創作的歌曲《搬船的哥哥你慢些走》《忘不了您呀老師》在《新世紀之歌》先后發表。憑著自己多年來的辛勤努力,他的音樂教學成績非常突出,1995年、1997年、2010年他所教的學生連續蟬聯全省幼師聲樂比賽一等獎。1996年,柯家駒參加省職業學校首屆音樂幼師青年教師聲樂比賽獲得優秀獎;《忘不了您呀老師》參加2012年全國第二屆社區大學音樂展播榮獲二等獎;為莆田職業技術學校創作的校歌《飛揚夢想》榮獲莆田市校歌比賽一等獎。2015年,由他作曲、指揮和四胡主音的《器樂合奏》參加全省第十二屆音樂舞蹈節摘取銀獎。2013年10月,告別講壇的前夕,他在莆田職業技術學校的操場上舉辦“柯家駒師生音樂會”,音樂會演出非常成功,受到社會和媒體的廣泛贊譽。
退休后,柯家駒在荔城區文化館做文化志愿者,組織了“詠梅藝術團”,義務當聲樂指導。無論排練、演出,他都主動挑梁,擔任作曲、指揮、伴奏。每次接到演出任務,他都要求完美,不能有任何的瑕疵。他常對大家說:“我們年齡都大了,只要上臺演唱,就不能給觀眾留下一個‘不容易’的印象,與其留下遺憾,還不如不演。”柯家駒在聲樂人才培養方面也不遺余力,在他的指導下,大家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得到提高。近年來,“詠梅藝術團”先后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區的音樂、器樂比賽,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夕陽,鍍亮了柯老師人生的彩色音符,輝映著柯老師謙遜開朗的笑容,柯老師正滿懷激情,繼續為社會奉獻熱和光。(李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