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丹桂飄香。順著我市西部的海峽藝雕城往西行三公里,進入仙游縣度尾鎮云水村同欣果業采摘園,讓你領略田園風光,瓜果飄香,一派清新怡然的景象。當你穿梭采摘園其間,進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田埂郁郁蔥蔥,滿眼的綠意讓人感到生機勃勃。時值金秋,是百香果、樹葡萄等瓜果的成熟季,慕名前來的游客三五成群、一批又一批,有的采摘鮮果,有的迫不及待地品嘗鮮果,其時其景其情,勾畫了一幅美妙的田園風景,一陣陣的歡聲笑語回蕩在田間地頭歡樂的海洋中……
同欣果業采摘園的主人,正是云水村黨支部書記林瑞欣。別看他身上農味十足,果園管理卻有自己的一味“秘訣”,不論栽種什么果樹,都能勃勃生機。或許這是源于林瑞欣祖輩都是老果農的緣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的父親林鳳財是云水村農技員,在種植蘆柑技術方面,是全市屈指可數的技術能手。當時云水村動員群眾開荒造果大面積種植植蘆,在林鳳財的技術帶動下,全村蘆柑豐產,產品遠銷海內外。1984年,云水村村財達到26萬元,是全市第一個農村“靠山吃山”發家致富的明星村,也是全市第一條農村村道硬化鋪設水泥路的鄉村。
近年來,隨著生態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作為云水村支部書記的林瑞欣,積極響應政府建設美麗鄉村和“一村一品”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的號召,身先士卒地帶領村民注冊成立了同欣果業專業合作社,致力于種植特色水果,規劃打造鄉村旅游景區。林瑞欣告訴記者,2017年7月21日,同欣果業專業合作社和云水村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產業扶貧增收協議。根據產業扶貧增收協議書,合作社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吸納每戶貧困戶3500元扶貧貸款入股,并在年底對貧困戶進行紅利分配,保底每年5000元。這種“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不僅解決了合作社融資發展的問題,還能給村集體和貧困戶帶來收益分紅,發展了合作社,實惠了群眾。
“近年來,仙游縣度尾鎮云水村創新‘黨建+合作社+精準扶貧’模式,成立云水農業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致力開發該村225畝荒地建設同欣果業采摘園,優先為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提供現場管理、田間管理等公益性崗位30多個,每年年底按照每戶5000元標準發給該村20戶建檔貧困戶;并組織合作社黨員人才,與困難黨員和貧困戶結對,每名黨員致富能手和技術骨干結對幫扶聯系2-3戶貧困戶,提供致富信息,實現了由‘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轉變。”度尾鎮黨委書記官金華如是說。
“終于有了穩定的收入,每年還會發5000元呢。”該村貧困戶羅美添高興地說。前年,羅美添因車禍受傷,無法從事重勞動,導致家庭陷入困境。村里介紹他來打工后,只要除除草、松松土,工作輕松,每天領工資,讓他的生活沒有后顧之憂。用實踐證明了事實。貧困戶自己不掏一分錢,每天在果園里打工賺到80—120元的工資,年底了還能領到每戶5000元的分紅。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度尾鎮云水村因地制宜打造精準扶貧產業基地——同欣果業采摘園,探索走出了一條“黨建+合作社+精準扶貧”模式新路子。
林瑞欣告訴記者,目前,采摘園里已種植有桃子、芒果、百香果、蓮霧、樹葡萄、巴西櫻桃、火龍果、柑橘等特色水果20余個品種,共2萬余株。其中,僅柑橘類,就從重慶等地引進了8個品種,采摘期從11月至第二年5月。采摘園規模大、苗木品種豐富,基本形成了一年四季“有花有綠,有蔭有果”的生態花園式風格。
去年,仙游縣委書記鄭亞木一行深入同欣果業采摘園現場調研,充分肯定了同欣果業專業合作社,創新“黨建+合作社+精準扶貧”模式,取得成果。鄭亞木在調研期間獲知,蓮霧被蟲害攻擊嚴重,當即聯系農業部門,要求及時指派專業科技人員給與技術支持;同時,勉勵采摘園園主林瑞欣,要繼續做好鄉村黨員干部的表率作用,持續抓住發展時機,把采摘園發展成為集農業、采摘、休閑、科普、旅游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生態景區,壯大產業經濟,做強“黨建+合作社+精準扶貧”模式的可復制的版樣,助力農村貧困戶實現早日脫貧。由于同欣果業專業合作社創新“黨建+合作社+精準扶貧”模式,取得成果。近年來,我市的涵江、秀嶼區等單位相續前往參觀,交流“黨建+合作社+精準扶貧”模式的成功經驗。
青田綠水,瓜果飄香。如今的同欣果業采摘園初具規模,僅一種百香果采摘走廊全長就有2公里,寬5米,路面鋪上鵝軟石,路邊遍植花卉;同時搭起鋼架,形成一條綠蔭大道,美不勝收。同時,采摘園里各類特色水果也陸續成熟,不僅可以欣賞秀麗的鄉間田園風光,又可以讓人體驗親手采摘的怡然樂趣。
為進一步打造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融為一體的鄉村生態旅游大觀園。林瑞欣別出心載,精心規劃,利用采摘園內一條小溪,鋪設木構棧道,沿途設置亭臺樓榭,展現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特色。同時,在園區內一處低洼地開挖成人工湖,種植碗蓮、荷花,放養各種魚類,開發垂釣等休閑項目,環湖鋪設草坪,種植茶花、桂花、櫻花等名貴花木,勾畫湖光十色美景。此外,在采摘園北邊一座小山丘上建造柴火灶食堂,作為農家樂餐廳,并筑建了一個度假會所,給游客如家的溫馨。
美,盡在這片郁郁蔥蔥綠意中,當你置身于采摘園中,微風吹拂,飄散著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 (時報記者 林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