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秉公執法,他面對公安改革依舊忠誠履職、服務群眾,他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事業心和責任感,他以滿腔的熱情展示了一名基層民警應具備的思想覺悟和優秀品德,他是陳曉輝,一名莆田市公安東沙邊防派出所的普通民警。
忠誠職守:換裝不換心
從邊防部隊到警隊,從軍裝到警服,都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流血和犧牲,意味著那顆為人民服務不變的心。
從警幾年來,陳曉輝干過內勤、社區、辦案等多個崗位,而他始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未計較個人得失,依舊默默的戰斗在維護社會治安的第一線。工作過程中,他嚴格執法辦事,文明熱情服務,強化服務意識和效能意識,給自己制定了工作目標和計劃,真正做到“落實”二字。因為要負責警務區、國保、派出所消防監督檢查、校園治安管理等多項工作。為了盡快適應工作,他勤問、勤學、勤實踐。抓住一切機會向所內干警請教,詢問了解派出所轄區社會治安情況,每天筆本隨身攜帶,只要轄區群眾有個大事小情、轄區治安情況發生了變化都能在他的小本子上找到。時間長了,本子記得越來越厚,陳曉輝的業務知識也越來越精。而針對警務區的實際情況,他能夠因地制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警務區治安防范和管理,平時能堅持每天下警務區,積極開展社區服務,熱心為群眾排擾解難,讓群眾滿意。
“不會就學,不懂要問,轉改轉制要知道轉變,學會學強更好服務群眾”。這是陳曉輝的回答。
義不容辭:堅守與堅持
“你好這里是東沙邊防派出所,你有什么事?”這是所里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也是基層所隊的日常寫照。
記不清多少個寒冬酷暑,多少個夜半凌晨,每當電話響起往往就代表了要出警,而陳曉輝從沒有因為工作的繁忙而叫過苦、喊過累,作為一名年輕警察他早已習慣了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奮戰在一線。雖然,在農村有些警情只是日常瑣事,或者看似簡單的矛盾糾紛,但如果不及時調解到位,就有可能升級為治安案件,甚至演變成犯罪。而陳曉輝就是一直秉承著這個想法,始終做到有警必出,聞警即動,義不容辭的奮戰在群眾需要的地方,并把維護治安穩定作為頭等大事開展工作,全力以赴做好轄區內的各項執法工作,及時有效的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今年以來,陳曉輝共參與破獲刑事案件3起,破獲系列盜取案2起,查處治安案件8起,調解民事糾紛15起,打擊違法犯罪嫌疑人員8人,其中逮捕4人,刑拘5人,治安拘留3人,治安罰款3人。或許成績并不出眾,在公安每年的大數據面前更是不值一提,但卻能真實的反映了一名農村派出所民警對日常工作的付出。
潤物無聲:小家為大家
嫁一個警察,需要勇氣,意味著你必須懂得理解他;娶一個警察,需要勇氣,意味著你必須學會為她奉獻;而組成一個“雙警家庭”,更是需要雙倍的勇氣,太多的聚少離多,太多的無暇顧及,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愛和犧牲。
2018年5月,27歲的陳曉輝與妻子步入婚姻的殿堂,當時的陳曉輝還是一名內勤民警,而他的妻子是一名公安分局的文職民警。公安內勤工作十分繁瑣,之前的陳曉輝因工作一直沒時間談對象,但沒想到最后卻又因頻繁的材料報送而結緣妻子,因此在婚禮上陳曉輝被人戲稱為報材料抱了一個老婆。可短暫的幸福過后又是繁忙的工作,日常的聯系他們總會隔著一面手機屏幕,而無論加班多晚陳曉輝都會在睡前跟妻子視頻,而妻子也永遠在那頭等著他。“歡迎你,我的佩奇寶貝”2019年7月22日陳曉輝發了一條朋友圈,而這個雙警家庭終于迎來了他們愛情的結晶,升級當上為人父母。
公安工作或許永遠沒有休止符,但作為一名扎根基層的民警,陳曉輝與全國數百萬普普通通的公安干警一樣,當黨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時候,便會地選擇默默無聞的舍小家為大家,警徽之下,他們永遠是一顆顆向黨的心。(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陳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