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入戶宣傳垃圾分類
鄉村振興,除了富,更要美。一場“美”的嬗變,正在城廂區華亭鎮五云村上演。
現如今,走進華亭鎮五云村,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村道,漂亮別致的房屋,曾經的垃圾遍地、亂堆亂放現象早已不見蹤影。村道邊也陸續建起一座座“垃圾分類”亭。村民們紛紛表示,鄉風文明村容美,美在農家人人夸。村民唐信玲家中就擺放著個干濕分類桶。她告訴記者,像是紙片、啤酒瓶、飲料瓶,一般就放在干垃圾的這邊,餐廚垃圾則放在濕垃圾的一邊,每天都會有垃圾清運員上門來收集。她說:“最近電視上、網絡上都在宣傳垃圾分類,我們村也開始實行了。現在村里每家每戶門前都放置了一個干濕分離的小巧綠色垃圾桶。我們的生活環境會越來越好。”
多年前的五云村,環境臟亂差,蚊蠅到處飛,貧窮、落后。近年來,隨著幸福家園建設,五云村改變了村容村貌。在拆舊建新、村莊整治中,村里設立垃圾集中收運點,并配備保潔人員,每天早晚打掃、清運垃圾。村民不再隨手亂扔垃圾,曾經垃圾遍地、亂堆亂放的現象不見蹤影。此次被列為省級生活垃圾干濕分離示范村,更是村莊文明再提升的體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通過垃圾分類的實施,帶動五云村走上鄉村振興的綠色道路。”澗口中心村黨委副書記林玉滿說道。
針對部分村民分類垃圾意識薄弱的現狀,五云村開展了大量的宣傳工作。林玉滿表示,“我們通過給村民和中、小學生培訓,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同時,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挨家挨戶上門向村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五云村還建立了《分類處理管理辦法》《清運保潔制度》等。“下一步,我們每戶都要配置干濕垃圾桶,做到‘一戶一桶’。同時我們還將進行衛生評比,讓老百姓共同監督,提高垃圾分類全民參與度。”
記者了解到,五云村是省建檔立卡的貧困村,當地農民以種植龍眼、枇杷為主。2015年,該村被列入我市第三批“美麗莆田·幸福家園”試點村。村里完成道路、橋梁、路燈、公園、廣場、綠化、幸福家園安置區和幸福院建設,為發展鄉村旅游特色村打下堅實基礎。該村逐漸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山區村,變成一個擁有村集體資產2000萬元的自強村。該村利用生態資源優勢,發展旅游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由村里投資80萬元的在建的一條長145米的玻璃滑道,是五云村建設集體增收的4大項目之一,預計9月完工。近年來,五云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產業脫貧措施,先后建設游泳健身基地、鄉村旅游自助農家樂、自來水提升工程等,壯大村集體收入,為實現穩固脫貧提供造血功能,振興了鄉村經濟。 (時報記者 吳芹芹 實習生 陳宇麗 鄭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