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20日第一粒無花果采摘之后,現在已經陸陸續續接待不少游客啦!這個暑期會再迎來一波采摘高峰!”荔城區西天尾鎮后黃村無花果采摘園的劉新華園長跟員工正小心翼翼忙著整理剛剛采摘下來的無花果地。
記者在劉新華的無花果采摘園看到,棵棵無花果果樹都是枝繁葉茂,長勢旺盛,周圍彌漫著特有的清香味,枝椏上掛滿了青綠色的無花果幼果。而成熟的無花果外皮呈紫紅色,比雞蛋還大,薄薄的表皮一碰就破,特別嬌嫩。摘一個咬上一口,甜中帶著一股清香,讓人停不下口。
來自江西鷹潭的劉新華,2008年莆田學院畢業之后選擇留在了莆田發展。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種植無花果的大好前景,2017年機緣巧合之下來到后黃開始種植無花果。由于管理到位,實現了當年種植當年結果。劉新華介紹說,“無花果樹跟其他水果樹不同,是自下而上成熟,果實隨著樹木的不斷長高可以不斷結果,是經濟效益不錯的果樹。”他說,無花果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對咽炎咳嗽、消化不良等有一定的食療功效,而且還是水果中的富硒之王,被稱為“結在樹上的糖包子”。目前,他的近7000m2無花果將在7月底進入盛果期,預計今年產量可達3萬斤左右。劉新華介紹說,園里的無花果一般是當天采摘當天售賣,一部分用于游客的采摘或者采用線上預定線下配送的模式售賣,另外一部分無花果采用深加工的方式,加工成無花果干、無花果茶等系列產品,通過電商、超市以及其他渠道進行銷售。為豐富采摘園品種的多樣化,劉新華還引進了青棗、甘蔗、芭樂和菠蘿蜜等品種。
如今,后黃村已有無花果、草莓、火龍果、玉米等各類特色采摘園,一年都是采摘季。在后黃村,記者發現,雖然氣溫較高,但還是抵擋不住游客采摘的熱情,一個個游客提著籃子漫步在果樹間,或踮起腳尖、或深蹲下來,采摘果實。莊園的工作人員一邊指導游客采摘,一邊普及果蔬知識,講解有關的美麗傳說,歡聲笑語充溢整片果林。“聽朋友說后黃有個無花果采摘園,市場上很少見到這種產品,我覺得還挺新奇的,所以一家人前來采摘。”游客戴女士已經裝滿了滿滿一籃子的無花果,“這里離市區近,交通很方便,自己體驗采摘樂趣,大人小孩很喜歡。而且在后黃可以感受僑村濃郁的南洋風情還有百年碉樓、桃源社、華僑老宅等,以及別樣的莆陽民俗體驗。”
后黃村素有“南洋風情,夢里老家”的美譽。近年來,依托當地“僑”優勢,后黃村逐步盤活“鄉愁資源”,已經成為莆田一張嶄新的文化旅游名片。采摘客棧、小吃、民俗體驗等配套旅游產品,正逐漸豐富起來。
“時下,在振興鄉村發展鄉村旅游中,如何更深地融入當地特色文化,做大、做響、做強鄉村品牌,是我們值得考慮的問題。”后黃旅游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金滿表示,“如今,更多的城里人走進鄉村走向田園,體驗農村風光和農事樂趣,這是機遇。游客鎖定的采摘目的地,不僅限于采摘果蔬,他們希望在‘吃喝玩’‘游購娛’等方面有比較周全的配套服務。我們團隊自2015年來到后黃,把后黃的閑置資源利用起來,把后黃的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相結合,通過以點帶面,開發黨建、團建、研學等產品,結合集特色農業、采摘體驗、鄉村旅游為一體的旅游項目帶動產業轉型,促進村民持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后黃村將借助國家全力“強農惠農富農”的契機,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拓展鄉村振興路,著力打造集采摘、生態觀光、農家樂、休閑體驗等為一體的特色生態旅游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全力推動鄉村振興。 (時報記者 吳芹芹 實習生 陳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