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仙游縣圍繞“特色農業強縣”總體定位,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按照“培育特色基地、培植優勢龍頭、創建特色品牌”的思路,以農民增收為根本,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融合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鄉村振興產業。據統計,去年全縣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57.73億元和13771元,比2010年的36億元、6497元分別增加21.73億元和7274元。
為不斷提升農產品競爭優勢,該縣以土地流轉為載體,加快規模化發展步伐,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促使全縣農業經營主體從單一的、分散的家庭經營發展為專業大戶、合作或股份合作經營、公司承包租賃經營等多元化主體;同時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申請承擔有關涉農項目建設、興辦農產品加工及銷售企業,或參股龍頭企業,努力培育競爭力強、輻射面廣、帶動力大的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銷售骨干龍頭企業。目前,全縣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競相發展,共已成功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9家,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5萬畝、“三品一標”生產基地3萬畝。
在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上,該縣與福建農林大學、省農科院、市農科所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注重良種良法栽培,本著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水利化、產業化、科技化“六化”原則,加大優良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探索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省力化栽培技術模式、安全生產技術等綜合集成生產技術,全面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太陽能利用、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甜椒密植栽培、大棚周年利用模式、大棚雙膜覆蓋天窗通風、集約化育苗等新技術,建立臺灣免授粉紅心火龍果、臺灣甜棗、黃金百香果、溫室大棚草莓、溫室大棚草菇等農業“五新”示范點,因地制宜推廣農業“五新”,增強農業“五新”的輻射帶動能力,促使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以上。據統計,全縣蔬菜、林果、畜禽三大農業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水平明顯提高,共已注冊綠色農產品21個、無公害農產品58個、地理標志農產品4個、農產品商標100多件,極大促進農業轉型跨越發展和農民收入顯著增收。
“酒香也怕巷子深”。該縣突出品牌化、休閑化發展,堅持引導與培育相結合,鞏固發展蔬菜、茶果、食用菌、畜牧等優勢產業,培育發展名貴樹木、花卉、中藥材、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辦法,著力做強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三大”新型經營主體,做大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新模式,開展了特色果蔬展示、農業觀光、家事體驗、鄉村旅游及特色果蔬采摘等休閑農業活動,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農業生產呈現出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格局。此外,為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該縣經工商部門注冊的實際在產各農產品生產主體已全部納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平臺,實行“一品一碼”銷售,實現全縣農產品源頭賦碼、貼碼銷售等,著力構建食用農產品“一品一碼”可追溯體系。 (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