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牌
恭迎龍潭圣水
一線體驗挖蟶生活
莆田,媽祖的故鄉,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山海間無數好食材。“哆頭蟶”、“鵝頭蠣”、“南日紫菜”,一直備受海內外食客青睞。其中,產自涵江區三江口鎮哆頭村的“哆頭蟶”,更是一道參透“莆田元素”的鄉味,成為“新加坡米其林一星”莆田餐廳的招牌好食材之一,深受全球食客的追捧喜愛。
6月4日,由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新加坡莆田餐飲集團聯合主辦的“掌握好食材,原味福建菜——2019年首屆莆田哆頭蟶節發布會暨挖蟶儀式”在三江口鎮哆頭村昭惠廟前舉行,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鄉親和賓朋,共同見證“莆田哆頭蟶”官方標準首度正式發布,并在哆頭村特有的黑泥灘涂里,學習嘗試徒手挖蟶,切身體會莆田哆頭蟶的“粒粒皆辛苦”。
莆田哆頭蟶也有官方標準
從出身到外型都有講究
哆頭村,有著600多年養蟶歷史的海邊小漁村。當日的發布會現場,還舉行了“蟶池取圣水”民俗活動。伴隨著大街小巷里的鑼鼓齊鳴,由當地村民連夜前往興角山蟶池取出的圣水被恭迎到昭惠廟前。主祭人、道友、村民遵循華夏經典祭祀禮節,點香、上香、行拜謝禮;主祭人宣讀:“一敬蟶神保豐收,年年財運好兆頭;二敬蟶神祈平安,家家戶戶喜團圓;三敬蟶神通四海,美味傳遍全世界”的福詞,祈愿豐收平安。據哆頭村的長輩介紹,昭惠廟里供奉的吳圣天妃早在唐代就開始嘗試養殖蟶,并把技術傳授給附近鄉民,而“蟶池”,據傳正是當年吳圣天妃養育蟶苗的池水,永不干涸,將圣水灑在自家蟶田可祈求哆頭蟶獲得豐收,長得飽滿鮮嫩。
當然,哆頭村盛產的蟶子之所以比其他地區更加肥美,更重要還是這里得天獨厚的黑泥灘涂,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機質孕育出的哆頭蟶個大飽滿,肉質嫩滑無沙。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哆頭蟶,更好地規范日益壯大的哆頭蟶市場,涵江區三江口鎮人民政府授權新加坡莆田餐飲集團作為“福建哆頭村哆頭蟶指定推廣機構”,并與新加坡莆田餐廳創始人、首席食材官方志忠聯合宣布了“莆田哆頭村哆頭蟶官方標準”:
生長環境——產自無沙細膩的黑泥灘涂
外殼——獨特的金黃色外殼
個頭——5cm以上的長度,肉質飽滿
味感——鮮嫩,帶天然甜味
黑泥里徒手挖蟶
粒粒皆辛苦現挖現煮原味鮮
來到涵江哆頭村,怎能不到黑泥灘涂里,跟哆頭蟶來一場親密接觸?當天參加活動的媒體人躍躍欲試,來到當地村民的挖蟶田。一格格的蟶田一望無際,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海蟶鮮味,不少白鷺被吸引飛來,想在蟶農滿滿的收獲里偷幾個哆頭蟶嘗鮮。別看環境優美,蟶農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在陽光的暴曬和海風的吹拂中,他們穿著過膝泥靴,手戴塑膠手套,在深至膝蓋的黑泥里半彎曲著身體工作。為了保護黑泥不被破壞,他們完全徒手,不用任何機械。各地媒體人穿上蟶農的連體出海服,踏入軟綿綿的黑泥,親身體驗蟶農的辛勞。蟶農給每位幾乎沒有下過田的媒體人支招:“看到黑泥里冒出兩個小洞,馬上伸出食指和中指,順著這兩個小孔往深處探,便能摸到肥大的哆頭蟶!”只見媒體人個個手忙腳亂,挖滿一籮筐蟶子起碼要2小時以上,媒體人紛紛表示,“太難了,吃蟶不能忘記挖蟶人!”
為了吃出最原汁原味的鮮甜哆頭蟶,新加坡莆田餐廳的廚師們,在蟶田旁邊支起了整排大爐灶,現挖的哆頭蟶馬上放入爐中用清水煮熟,趁熱剝開蟶殼,汁液飽滿的蟶肉讓人垂涎,送入口中滿滿都是鮮甜,這一刻,所有的挖蟶辛苦都忘卻了,流淌心間是一種甜美的回味。
莆田哆頭蟶,在很多年前就與莆田餐廳結下不解之緣。2000年創辦于新加坡的“莆田”,至今全球各地門店已經超過60余家,連續三年榮膺米其林一星。創始人方志忠,人稱“方叔叔”,從不忘記根自莆田的初心,立志將莆田各種山海好食材帶出國門。如何將鮮活的哆頭蟶運至全國乃至海外成為當時一大難題,經過無數次測試和失敗經驗,才最終獲得送至海外依然保持鮮活的運輸方案。于是,莆田哆頭蟶的運輸量從剛開始的寥寥幾箱已經飛躍至2018年全球莆田門店總銷量80噸。每年夏天品味哆頭蟶,也成了莆田與各地食客之間沒有約定的默契,不少熟客常常迫不及待向餐廳詢問:“你們家哆頭蟶怎么還沒上呀!”在烹飪上,莆田餐廳的哆頭蟶遵循“簡單即美”的原則,去年賣出了十多萬份的“鐵板鹽焗蟶”,正是莆田當地的經典做法,保留了哆頭蟶的鮮美原味,花椒點綴其中,帶出獨特香氣。吃的時候將蟶肉蘸點海鹽,更香!難怪“蟶霸美食圈”! (時報記者 林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