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荔城區西天尾鎮北大村,位于北洋平原。2018年12月20日,長達幾個月的清溝工程,終于完工了??吹綔献兩盍?,水變清了,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幾天來不能平靜,于是有了這樣的體會:水利興則莆田興,水利強則莆田強。
這次清溝,先是把岸上各種各樣的垃圾清除,然后把溝水抽干,用高壓水管沖洗淤泥,邊洗邊抽;最后,挖土機上場,把溝底泥土挖上來,堆放在岸邊。過去生產隊挖溝泥,是為了肥田,所以是把淤泥挖上來。這次清溝用“怪手”,則是深挖,所以溝更加深了,水更加清了。
改革開放以后,該村的專業戶異軍突起,種植各種各樣蔬菜,有西紅柿、花菜、豌豆、茄子等,在國內市場上,很有競爭能力,到了我2002年退休回家鄉時,仍是如此。由于專業戶實行規模生產,村里的地到處是蔬菜,綠油油一片,十分好看。
南北洋平原是聚寶盆,是莆田人民祖祖輩輩的傳家寶、金飯碗。所以,這次區撥款、村督辦,把各個地方小溝清一清,是一件大事情。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歷史上莆田的興起與宋朝的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息息相關。1043年,范仲淹出任宰相,提出十大政,六曰厚農桑,重視農業、手工業,發展生產,以糾正“國家不務農桑,粟帛常貴”現狀。范仲淹建議朝廷降下詔令,要求各級政府和人民,講究農田利害,興修水利,大興農利,并制定一套獎勵人民、考核官員的制度長期實行。熙寧五年(1072)市易法施行,扶植商業,實行農工商并重。這些改革不僅讓莆田掀起農田水利建設的熱潮,而且還讓莆田最終發展成了福建的經濟強郡。
宋時莆田是福建的經濟強郡。道理很簡單,那時的專業戶和今天的一樣,都是要講究經濟效益的。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那時,莆田、仙游建了那么多的陂壩也說明了,這些專業戶,無非是農業的行家里手。到了后來,甚至于連福建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木蘭陂也建成了,更加說明了這一點。這就叫做水利興則莆田興,水利強則莆田強。宋時莆田就是這樣,水利興,百廢俱興,既是經濟強郡,又是文化教育強郡。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李宏陂清溪動土。次年,據《游洋志》卷之四記載,薛奕“以貢士入京,上書愿就武舉,遂以第一甲狀元及第。時同郡徐鐸亦冠進士,神宗賜詩以寵之,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迸d化教育從此名聞天下!十四家認為,這是“水繞壺山遺讖在驗”,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其次,水利興了,專業戶就有了用武之地,做他們的“田文章”。水利興了,淡水養殖業就可以先上去?,F在溝深了,水清了,買些魚苗投放,幾個月之后,市場上就可以買到天然的魚蝦了。我小時好抓魚,經常有天然魚蝦吃。所以,我想,只要有個“禁漁令”,幾個月之內,不得下去捕捉,人人自覺遵守,南北洋平原每年光淡水養殖業收入,就會十分可觀。
其三,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在環境保護意識提高的同時,還要對膽敢繼續排放有害液體者繩之以法,絕不能心慈手軟。
南北洋平原是聚寶盆,是莆田人民祖祖輩輩的傳家寶、金飯碗。所以,要保住莆田的金飯碗,環境保護意識就應該更上一層樓。(林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