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來”字讀lái,為什么又讀lí?方言一字多音是怎么形成的?
舊時(shí)新婦稱呼“逐歌”(大家、婆母)為“阿ēi”,然后新婦的孩子們跟著母親稱呼祖母為“阿ēi”,再后是孩子的父親也跟著孩子叫法,稱呼母親為“阿ēi”。一代又一代,南洋平原上至今還有人稱呼母親和祖母為“阿ēi”。這個(gè)“ēi”音是哪個(gè)字呢?
又,莆仙方言里有一個(gè)萬能動詞,讀音似hēi,又似英語里的“her(她)”,似乎是hüē音快讀。如,“我hüē了(做完)就來。”這個(gè)“hüē”音對應(yīng)的又是哪個(gè)字呢?
這些問題吸引著我思考學(xué)習(xí)。先從“推”字說起。推tuī,漢語拼音方案剛開始那會兒,是拼成tuēi的,古音也差不多是這個(gè)讀音。其中的韻母由三個(gè)部分組成:u叫韻頭;ē是韻腹;i是韻尾。韻頭和韻尾讀得比較短而模糊。后來tuēi省略了韻腹ē,變成tuī,原來的韻尾就高升為韻腹了。“推”字的語音變化,告訴我們韻母里的某一部分可以省略,隨著省略,韻腹可能移位。
莆仙方言里“推”字也讀為tuī,如推遲、推廣、推銷、推斷、推理。然而還有把tuēi中的韻頭省略的,于是“推”字就讀為tēi了,音似莆仙文讀的“梯”。比如出謎語,我們稱之為“做推(tēi)”。猜謎就叫做“應(yīng)推”,莆仙音似“耀梯”。《字匯》應(yīng),料度之辭。
如果把tuēi中的韻尾i省略,韻頭會產(chǎn)生微小變化,變成tüē(快讀成一個(gè)音),出謎語就讀為“做推(tüē)”。孤證不立,再看:退tuì,完整拼出來是tuèi,省略韻頭則讀tèi,省略韻尾則讀tüè。把聲母t換成c,就變成“脆”字,也同理可證。莆仙“退”“脆”二字讀音變化旁證了“推”字讀音變化之學(xué)理。
木工的推刀(刨刀),農(nóng)村紅薯收成時(shí)“推紅薯干”,推紅薯干的工具叫“薯干推”,莆仙方言的推辭,“推”字也讀tüē。推諉(亦作推委)tuī wěi,推卸責(zé)任也。諉、委讀wěi,w略似韻頭u,莆仙方言里會把這個(gè)韻頭省略去,就剩下ěi。“推諉”二字同義并列成詞,莆仙方言倒序排列,變?yōu)椤罢喭啤保x音為ěi tüē。省略得更干凈,剩下ǐ(音同以),“將錯(cuò)誤諉(委)給別人”。
有人送禮,你“諉啊諉”不肯收。這個(gè)“諉”讀ēi音,也可以把韻尾i省略,把韻頭w稍變?yōu)楱梗x為üě(或讀陽平或第7聲)。這兩個(gè)讀音日常生活中都經(jīng)常用到。衛(wèi)wèi,莆仙方言也是省略韻頭w,變成èi音。會huì,完整拼出來是huèi,莆仙方言里h常常不發(fā)音,再省略韻頭,結(jié)果讀為èi(音同衛(wèi))。“不會”二字合讀為一個(gè)音,讀為bèi(讀第5聲)。惠、慧同理,只是聲母h仍發(fā)音。雖然不是想怎么省略就怎么省略,方言里如果有這種讀法,我們就可以用這個(gè)學(xué)理解釋或破獲方音所對應(yīng)的字。
“威”字也是。《說文解字》威,於非切。所以衣、威同在平水韻上平五微。《康熙字典》:“又,婦稱姑為威姑。《說文》威,姑也,引漢律婦告威姑。”威wēi,莆仙方言省略韻頭w,剩下ēi音,正是南洋平原上新婦稱呼“逐歌”和母親為“阿ēi”的來歷。“阿ēi”者,“阿威”也!再省略韻頭和韻腹,就剩下ī(衣)音了!規(guī)、龜都是居追切,莆仙卻讀規(guī)如gī;讀龜如gū,完整拼法為guēi,省略其韻母的兩個(gè)部分,各自變?yōu)?span>gī和gū。其他類似字不計(jì)其數(shù),可如法消化。
撝huī,wéi,許為切、揮的異體字。為wéi,繁體字是爲(wèi)。現(xiàn)當(dāng)代音韻學(xué)家們給“為”字所擬的中古音都接近hüē。如果用莆仙方言來讀下列句子,“為”字讀hüē音,句意不解釋就明白得很。
1.《詩·小雅·節(jié)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為政,治國。
2.《墨子》:“不加民利者,圣王弗為。”為,做,干。
3.《墨子》:“天下之為學(xué)者眾,而仁者寡。” 為,學(xué)習(xí),做學(xué)問。
4.《韓非子》:“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飛)一日而敗。”為,制作。
5.《史記》載漢文帝男寵?quán)囃ū回┫嗌晖兰握賳镜较喔?zé)問,鄧通脫帽、赤腳、頓首請罪,申屠嘉“坐自如,故(意)不為禮。”為禮,行禮。
6.李世民有《冬宵各為四韻》詩。為,創(chuàng)作也。
7.《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yī)于秦,秦伯使醫(yī)緩為之。”為,治療也。
8.《戰(zhàn)國策》:“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為,種植也。
9.《韓非子》:“虞慶將為屋。”為,建造。
10.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為,演奏也。
11.《戰(zhàn)國策》:“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為,演唱。
還可以如法進(jìn)行大規(guī)模的逆向拓展。雙唇音b、p、m和唇齒音f,這四個(gè)聲母本身隱含u音,如,當(dāng)代普通話的“波”,注音是bō,實(shí)際讀音是buō。于是在莆仙方言中我們可以把韻頭u加進(jìn)來:
1.pí=puí=puéi,所以“皮”字莆仙讀puéi;
2.pēi=puēi,所以“胚”字莆仙讀puēi;
3.mí=muí=muéi,所以“糜”字莆仙讀muéi和muí;
4.mí=muí=muéi=mué(省略韻尾),所以,“彌”莆仙可以讀mé和mué,如:彌做彌好;
5.fēi= fuēi,f為中古音,莆仙音變?yōu)?span>h,又省略韻頭韻腹uē,莆仙變音為hī,如飛、妃;fēi 音在上古是bēi,bēi=buēi,所以莆仙白讀“飛”字又讀如buēi,白讀音其實(shí)就是上古音。
其他聲母也有相似情況。賴lài,莆仙加韻頭u、省略韻尾i,讀為lua第5聲。籃球?yàn)槭裁醋x如“luá球”?聲母l隱含韻頭u,省略韻尾n,lán變?yōu)?span>luá!雷léi,莆仙方言為什么讀luéi和luí?因?yàn)?span>léi=luéi,又可以省略韻腹,變成luí!下來,莆仙為什么讀如“落尾”?下車、下班讀如落車、落班,是“下”字借落字音。來,lái= luái,又省略韻腹,剩下lui(輕讀不標(biāo)調(diào))。“下來”二字連讀,第二字聲母模糊或省略去,就變成“落ui”!
《康熙字典》來:“又葉鄰奚切,音離。《詩·邶風(fēng)》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守內(nèi),病安從來。”莆仙讀“來”為“離”,正是上古之音!lái= luái,把韻頭、韻腹省略,剩下lí音。
韻母為uei、wei的,可以因省略韻頭或韻腹或韻尾而變音;韻母為an、ei、ai、i的,可以把隱含的韻頭u讀出來而變音,也可能之后省略其他部分,于是形成一字多音。這是方言和普通話一字多音的機(jī)理之一。如,普通話里“遺”讀yí和wèi(給予),聲旁卻是貴,也符合這個(gè)機(jī)理。這就是本文所謂的密碼。利用這個(gè)密碼,可以破解極多極多方言讀音的奧秘。(朱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