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第六屆中國傳統宗教造像技藝大賽在莆田鳴金開賽。來自江西、福建、遼寧、四川、浙江、上海、湖南、河北等多個省份的30位宗教造像高手齊聚莆田工藝美術城,展示自己的造像絕技。
第六屆中國傳統宗教造像技藝大賽是由中國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佛教協會及北京雍和宮藏傳佛教博物館支持,莆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莆田市二輕工業聯社協辦,莆田工藝美術城管理委員會承辦的。作為“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的配套賽事,已成功舉辦了五屆,在全國工藝美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國內宗教造像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本次大賽設特別金獎、金獎、銀獎、銅獎和優秀獎,活動將持續到5月3日。
據悉,大賽在組委會確定賽事日程后,來自全國各地眾多高手積極報名,踴躍參賽,經大賽組委會嚴格篩選,最終產生30位優秀選手入圍參賽。此次入圍的選手參賽作品可謂異彩紛呈,不僅題材廣泛,涵蓋佛教、道教、媽祖等宗教文化,而且作品材料多樣,包涵石、木、根、皮、核、玉、角等多種材質。來自浙江溫州的徐世杰現場創作的皮雕作品《金剛薩埵》,是以皮雕唐卡為創作理念,采用整張牛皮進行雕刻,以皮雕技法表現出立體感,再利用壓擦、起鼓等皮雕手法進行浮雕處理,最后進行染色裝裱。他表示:“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莆田參加本次比賽的。莆田的木雕技藝聞名遐邇,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皮雕藝術!”
中國傳統宗教造像技藝大賽舉辦五年來,作為國內首家以“宗教造像”為題材的現場大賽,已經歷過一次“改版”升級。眾所周知,泥塑創作是雕塑空間藝術在現實空間中實現的第一步,也是構思、空間造型和制作的可行行驗證的重要一步。因此前四屆以泥塑為比賽基礎材料,通過6天的現場比賽,選手們在宗教泥塑造像技藝上一決高下。而從第五屆開始,為了展現工藝美術的多樣性,和體現不同門類的雕塑魅力,大賽組委會決定比賽材料范圍由原來的“泥”擴展至“竹、木、玉、石、根、骨等”適合現場雕塑的多種材質,同時,比賽日程由原來的6天增加至8天,這無疑給選手增大了展示絕技的空間,也使大賽包容性更強,更好的展示宗教造像的傳統技藝。同時也使更多人了解傳統宗教泥塑造像技藝及創作過程,倡導了對宗教造像傳統技藝的繼承與創新,弘揚中國傳統宗教文化,為傳統宗教藝術的繁榮和民族民間工藝美術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報記者 吳芹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