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字誰人不認識?抗(kàng),1. 抵御:抗擊;抗爭;抗拒;抵抗。2. 拒絕:抗議;抗命;抗稅。3. 對等:抗衡???,莆仙方言讀音同礦。
我要是說,爸爸媽媽們“kóng孩子讀書”這個kóng是“抗”字,你一定不相信:“抗孩子讀書?”有病吧?好吧,《禮記·文王世子第八》:“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佐成王。為了讓成王能夠明白為人、為王之道,周公讓他的長子伯禽和成王共處,作為表率。如果成王有錯,周公就處罰伯禽。這就是周公“抗世子”的故事。
又,《左傳·昭公元年》“吉(人名)不能亢身,焉能亢宗?”《漢語大詞典》釋這個“亢”為庇護,保護。意思是說“吉不能保護自身,怎么能保護整個宗族呢?”但是用莆仙方言的“抗(kóng)”替代進去,這個句子理解起來就很容易:“吉不能抗(kóng)自身,怎么能抗(kóng)整個宗族呢?”我們“抗(kóng)家庭”,就是幫助做家務,就是使家庭整潔、整齊,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
《康熙字典》:“抗,古文亢?!短祈崱房嗬饲小都崱贰俄崟贰墩崱房诶饲?,音伉……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妒琛犯杪暽享?,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又以手舉物也……”
《康熙字典》讀起來令人昏頭昏腦的,不知所云。然而,“亢”字我認識,高亢,亢奮,亢進?!兑捉洝防镉小翱糊堄谢凇薄,F在要說的是“抗”字在古代漢語里,或者換句話說,在莆仙方言里特別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墩f文解字》:“亢,人頸也。亢之引申為高也、舉也、當也。……古郎切?!北玖x、引申義、讀音,都在這兒?!翱骸焙汀翱埂痹诠糯鷿h語里經??梢曰煊谩H缈好寂c抗眉都是揚起眉頭的意思。但是,“抗”字多了個提手旁,往往就表示有意識去做的動作或去堅持的狀態,有“使高,使舉起,使前進”的意思。古代讀音為古郎切,莆仙方言里,“亢”和“抗”字也讀平聲,只是變為苦郎切:kóng。
再看看《漢語大詞典》“抗”:救;援?!秶Z·晉語四》:未報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表f昭注:“抗,救也。”意思是說:我們還沒有報答楚國的恩惠就幫助(救援)宋國,我們缺理而楚國理直氣壯。這里的“抗”字,不是抵抗,而是抗(kóng),是救援,是幫助。為什么是救援,是幫助呢?《漢語大詞典》的編者沒有明說,他們只是照搬韋昭的注釋。
《漢語大字典》“抗”字除了抵御抗拒和匹敵之外,還有以下意思:支撐;舉,張;振;進,上;收藏;極;剛直;高,高尚;懸掛;抬,舉,承擔,等等。這些意思和用法,基本都屬于古代漢語的用法,后來被救、援等等這樣的古代現代通用字詞所取代??墒瞧渎曇暨€保留在莆仙方言里,一旦說這個字是“抗”,我們會感覺怪怪的,以為錯誤?;蛟S是因為這些意思與現當代的“抗”字意思是相反的!
《漢語大字典》抗:收藏。清·翟灝《通俗編·雜字》:“抗,今猶呼藏物為抗。”《周禮·夏官·服不氏》:“賓客之事則抗皮?!编嵭⒁嵄娫唬骸爸^賓客來朝,聘布皮帛者,服不氏主舉藏之?!庇匈e客來朝,進貢皮帛,服不氏負責“抗(kóng)皮”。春夏之交,莆仙人們把冬衣抗(kóng)起來去囥?!冬F代漢語詞典》囥(kàng),藏。《康熙字典》囥,口浪切。藏也。莆仙方言讀為kùng。
古代大臣抗(kóng)表章,就是把表章上奏皇帝,《漢語大詞典》收錄了抗表、抗章、抗疏(上疏)等詞。如抗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南朝宋·裴松之注:“亮以建興五年抗表北伐,自傾覆至此整二十年?!?span>
抗足、抗旌、抗義、抗兵,乃是舉足、舉旗、舉義、舉兵之意。《三國志·吳志·孫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左將軍留)贊為將,臨敵必先被(披)發叫天,因(隨著)抗音而歌,左右應之,畢乃進戰,戰無不勝。”也許這東吳留贊是近年“高考喊樓”的祖師爺。“抗”音,用莆仙方言思維,說得土一點,就是把聲音“抗(kóng)起來”,即揚聲高歌。還有抗喉、抗言、抗答等詞。
至于抗志、抗身、抗跡、抗心、抗情、抗節、抗懷、抗行等都是高尚其志意、氣節、胸懷、行為等等,使得志意、氣節、胸懷和行為積極向上而不墮落之意?!稘h語大詞典》“抗懷,謂堅守高尚的情懷。宋·曾鞏《過高士坊》詩:‘一畝蕭然絕世喧,抗懷那肯就籠樊。’”看到這些詞,還有抗剛、抗直(剛強正直;直言抗爭),就會令人自然而然想起莆仙方言里說的“抗(kóng)平直”“抗(kóng)心神”“心神抗(kóng)足”。人生于社會,時遭艱難困苦,際遇恩寵誘惑,隨時隨地都需要把心志氣節“抗(kóng)平直”,隨時隨地都需要我們“心神抗(kóng)足”,“身架抗(kóng)正”,乃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清·鈕琇《觚賸·自序》:“若其游神六合,抗想千秋,都非易測之情,實有難窮之理?!边@“抗想”二字,《漢語大詞典》釋義為:遠思,遙想。我想用莆仙方言思維,直接就是“抗(kóng)想”,多方便,多容易,也不至于把意思弄錯到哪里。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除了“抗(kóng)身架”、抗志立身,“抗(kóng)家庭”“抗(kóng)孩子”“抗(kóng)頭抗(kóng)尾”之外,每一個人都還想為社會做點什么。這叫做“抗kóng世”?!稘h語大詞典》“抗世”第一義項:猶救世。明·唐寅《與文征明書》:“甚厚(推崇)魯連先生和朱家二人,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span>
還有一個“匡”字,《康熙字典》去王切。莆仙方言也讀kóng,與抗(kóng)有時同義,如抗世和匡世。抗正指自己堅守正氣。但是匡正(也說匡邪),是糾正別人的不正確或邪惡??镞^孩子,是糾正孩子的過失。
莆仙方言一個抗(kóng)字讀音,把古代漢語“抗”字的許多不同意思完美地體現呈現,對我們學習古文是莫大幫助,也時時啟迪警醒我們更好地處世立身。(朱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