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萬豐大厝
江口社區百二間(清民居)
東岳觀
上后民居
蒜溪公園
近日,經省委統戰部、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省僑聯實地考察、綜合評定,涵江區江口鎮被認定為福建省僑鄉文化名鎮。
江口鎮,位于莆田東部,南臨興化灣,與江陰港隔灣相望,北靠大帽山山脈和古囊山山脈,坐享山中花園,境內擁有萩蘆溪和蒜溪,水鄉特色明顯,中部為九里洋平原,擁有廣闊的發展腹地。
江口鎮是全國著名僑鄉,總人口約7.5萬人,擁有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38萬多人,分布在65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社團共有21個。涌現出“銀行家”力寶集團董事長李文正,“新加坡首富”“房地產大王”黃廷方,佳通集團董事長林德祥及供其所有積蓄辦學的李王十二妹等代表性僑領。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江口鎮海外華僑累計捐贈4.8億元熱心支持家鄉公益事業,共捐建或助建3所中學、33所小學、2所醫院、5座影劇院、1座華僑紀念館,設立10個慈善公益基金,并捐資建設各村村道路網及江口休閑體育廣場、新墩海星公園、上后村下鄭公園等40個公園。
江口鎮歷史悠久,宋時建制,名迎仙市(至今石獅村之外楻),設迎仙驛(唐稱“待賓館”),建迎仙橋,屬莆田縣唐安鄉待賢里。1996年,被國家發改委定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江口人杰地靈,俊秀風流,素有“科甲芬芳”的斑斕時。歷史傳統建筑眾多,有古代建筑藝術的奇葩——東岳觀,具有豐富的歷史研究價值;有聞名遐邇的“錦江書院”人文薈萃,才俊輩出;有千年古剎囊山寺,氣勢宏偉、肅穆壯觀。這里風光綺麗,山川如畫。江口鎮幾乎遍地都是涉僑歷史建筑,有數以千計的華僑古民居,還有華僑紀念館、莆田華僑中學、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學校、江口中心小學、東大家訓館、上后民俗館、江口平民醫院、莆田華僑醫院等,數不勝數。
每年農歷三月廿八是東岳觀定期廟會,前來朝拜者更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海外華僑紛紛回鄉謁祖,行善做公益事業。如今,東岳觀廟會習俗已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口鹵面以獨特的鹵面烹調技藝而名揚海內外,2010年被列入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江口鎮東大村以“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風,千載驛道情”為主題,依托蒜溪沿岸的錦繡風光、南洋風情的古建筑群以及承載上千年光輝的福莆古驛道,全力打造成莆田市鄉村旅游品牌。
江口鎮上后村對現有的華僑古民居、莆仙民居建筑進行“修舊如舊”,并結合上后“民俗館”,打造特色民宿,作為民風民俗體驗,逐步發展特色旅游。
江口鎮進一步加強對僑界名人故居祖屋、僑特色歷史老宅、重點僑捐項目等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依托僑鄉特色建筑及相關展館,打造僑文化特色展示基地,讓更多的僑胞通過回鄉參訪,感受文化,接收熏陶,產生共鳴。
江口鎮積極推進僑鄉族譜、志書、文集、僑批等歷史記憶載體和文獻收集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僑鄉文化遺存深刻的內涵和時代價值,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將僑鄉文化保護納入政府發展規劃,同時借助音頻、視頻、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僑鄉非物質文化資源進行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保存。 (鄭荔川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