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梅
不知不覺間,春節長假已經結束了。游子們紛紛告別家人,踏上了返程的路。有人在朋友圈里說,回去看父母的時候拎了兩大包,從家里回來時,滿滿一個后備箱卻還不夠。后備箱塞滿的是年貨、特產,載不動的是沉甸甸的親情。
返程的那一天,家人之間的對話往往都是:“家里的線面帶上”“土雞蛋已經裝好了”“姑媽親手榨的花生油炒菜特好吃”。很多人感嘆說:“后備箱不夠用!我媽可能覺得我在外面會餓死!”這樣的話既暖心,又扎心。
無論是單身還是已婚,在父母眼里,我們仍是孩子。同事小唐每年都選擇和愛人開車回家過年,盡管從工作的城市開車回老家只需要幾個小時,可父母仍希望他能多帶一些家里的土特產回去。
小唐說,愛人有孕在身,家里人十分關心,為了營養,父母專程在年前下鄉收購土雞蛋,挨家挨戶地問,為的就是讓兒媳婦年后回到城市,也能吃到正宗的土雞蛋。不僅如此,老家的水果和青菜也不能少,“左一袋,右一袋的,爸媽還覺得沒塞滿車子的后備箱不夠滿意”。小唐笑著說,不管什么時候開車回老家,父母從不會讓他的后備箱空著離開。
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你很餓”。鄰居的女兒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春節假期回家待的時間最長,為了讓孩子在家多吃點好的,走的時候還能多帶點家鄉的好東西,鄰居可謂是絞盡腦汁。鄰居說:“做父母的,總是擔心孩子在外面吃不好,總想把家鄉的味道全部帶給她。家里有時候買到好的土雞土鴨,或者鄉下親戚送來土特產,我都舍不得吃,會特意留著等女兒回來。我知道孩子喜歡吃腌菜,每次女兒回家時都要精心腌制一大罐,讓孩子回去上班,也能吃到家鄉的味道。”
天南海北,雖然裝的東西有差異,但特點都一樣——滿!有人說,網友們曬出的后備箱照片拼在一起,可能就是各地特產地圖。不過,也有一些網友不按套路出牌,曬出的照片讓人看得笑哭:有的裝了20斤大米,有的裝了30斤煎餅,有的裝了幾十個饅頭,還有的裝了家里的咸菜……但不論東西如何,不變的是滿滿的親情,是濃濃的愛。
交通落后的古代,游子遠行,父母自然牽腸掛肚。可在交通、通訊發達的當下,依然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后備箱里塞滿的,是吃食,是家的味道,更是滿滿的牽掛與愛。父母能給你的,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一定是他們竭盡全力給出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