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那年春節前,只比我小一歲的弟弟又出了個鬼點子:“哥啊,我們現在都是‘小大人’啦!馬上就有‘發財’的機會。我們不要大人帶,結伴去給人拜年吧!”
我搖頭,覺得不大好,再說我還沒這膽量。平常弟弟的腦瓜兒靈光,鼓勁道:“有啥不好?說明我們獨立了。拜年時,見啥人說啥話。討來的壓歲錢和零食咱哥倆平分哦!”
禁不住弟弟的攛掇,我們躲在屋子里,腦海里搜羅起春節的吉利語和各種稱謂,嘴里念念有詞,反復操練。為此,弟弟纏著母親,連夜在新衣上加縫了兩個大口袋,以便裝更多的春節零吃。雖然新衣由此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但估計母親也猜出我們那點小心事,沒有點破。弟弟還和我密謀,制定了拜年的路線圖,先遠后近,由密及疏,以保證在正月里取得高收益。
吃完家里的年夜飯,我們意猶未盡地爬進暖和的被窩里。在周圍鄰居此起彼伏的接年鞭炮聲中,我們強令自己睡著,做起了一串討喜的美夢。
次日是初一,到處是一片過年的喜氣。不用母親催,我們便會早早地爬起來。吃了母親煮的飯后,我們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拜年之旅。出門前,母親叮囑這囑咐那,我們齊聲答道:“知道啦!”望著我們蹦蹦跳跳離去的背影,母親對父親搖頭道:“這一定又是小的出的主意。小家伙既貪財又饞嘴,見見世面也好,但愿不要把話說岔就好啰!”
那時沒有公交車,我們年齡還小,騎不了自行車。小弟記性好,我們徒步走了十幾里路,把親戚家都走了一遍。由于事先練習了好多遍,我們給這些親戚拜年,叫得甜蜜蜜,受領者心花怒放。他們招待我們吃了無數碗線面,發了或多或少的壓歲錢,我們衣服口袋里塞滿熟花生、糖果等。到天擦黑時,我們略感疲憊,卻精神亢奮,滿載而歸。
隨后的兩天,我們走訪了母親的好朋友羅校長。聽說我們代表全家來拜年,老人喜不自禁,哈哈大笑,臨走,她獎了我們兩塊“金幣巧克力”,還有一本《新華字典》。而最難忘的是去探望隔壁孤寡老人周奶奶,她渾濁的雙眼閃出淚花,硬各塞五毛壓歲錢給我們。小弟堅拒,我更是不忍。回來后,母親又做了一碗線面,親自送過去,還帶了些年貨,叮囑我們以后要多關心她,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那個春節,通過拜年,我們收獲很多,不僅是物質上的,精神上也愉悅,懂得了過年的風俗和一些人情世故。后來,父母通過不同的場合把欠下的人情給還了。母親更注重在拜年中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心靈的溝通。我們成為在春節期間對外傳遞善意和美愿的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