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仙游縣鯉城街道木蘭社區會議室內,春意暖暖,社區老協會召集舉行2019年春節老協會表彰大會,評出32個“文明孝敬之家”及“老有所為”先進個人16名,并組織社區干部及老協會成員入戶慰問80周歲、90周歲、100周歲以上的社區高齡老人,送去上萬元慰問金和節日問候。這是該社區連續21年在春節前對發揮余熱比貢獻的老年人和好媳婦好兒女進行表彰,營造出濃厚的尊老、敬老、愛老好風氣,推動孝德文化在社區代代相傳。對此,該社區干部林啟銀說,“在社區黨委抓緊孝德文化工程建設下,社區變干凈了,生活方便了,親情濃厚了,子女孝順了,鄰里和睦了。”
木蘭社區地處仙游縣城西部,總人口5586人,共有老人840多名,在社區兩委干部傾力帶領下,經濟發達、鄉風文明、環境衛生,從原先的農村版社區一躍“變身”高檔社區,家家安居樂業,居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社區居民人年均收入高達12000多元,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增拓到200多萬元,先后獲評全省“基層一線好支部”“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社區”“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社區”等殊榮。“社區巨變,讓老年人生活更美好”。近年來面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影響,木蘭社區一直高度重視發展老齡事業,優化老年人的健康條件、參與機會和安全保障,充分挖掘老年人的潛能,不斷拓寬為老人服務領域,積極整合社區現有資源,構建服務平臺,多舉措服務社區老人,促進老年生活質量的提高,以確保社區老人的生活幸福和社區的和諧穩定。
為進一步推進老年人健康養老事業發展,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該社區突出孝德文化建設,把落實老年人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長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環境,成功走出了一條弘揚孝德文化和建設和諧文明社區的特色之路。據介紹,木蘭社區依托每月一次的“道德講堂”,安排“弘揚敬老好傳統”、“孝心鑄就愛心”等專題講座,讓孝德文化深植人們心中。社區的宣傳欄、廣告欄、電子屏幕每期都宣傳以“孝老愛親”為主題的孝德文化。社區的黨校、居民學校,也把孝德文化當作社會主義精神建設的必修課,社區勸孝領導小組及時發現一些行孝道的典型家庭,進行表彰、宣傳,激發孝老敬親正能量。
據該社區主任林云鶴介紹,該社區堅持以各種形式關心、關愛老年人。每年都為60歲以上老年人辦理“社保”、“醫保”,免費為老年人組織免費體檢送健康,對孤寡老人、困難家庭給予一定的補助,年終為老年朋友們送上慰問金和物品,及時解決老年人的熱點、難點問題;社區每五年都舉辦一次老年人“銀婚”“金婚”“鉆婚”紀念活動,發放慰問金、慰問品、照相紀念,讓每一對老年夫妻相聚在一起,相互問候、祝福、笑聲、歡呼聲,凝成一片,憶當年、談現在、贊子孫,其樂融融。社區組織的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每逢端午、中秋、重陽、春節等一些重大紀念日,為孤寡老人做好事辦實事,幫助他們打掃衛生,清理雜物,談心聊天等,并積極組織“孝德”書畫展、廣場舞比賽、秧歌隊表演等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并與縣郵政儲蓄銀行“夕陽紅”隊共建,經常開展一些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健身活動,來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提高老年人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促使社區中老有所為、敬老愛老、尊老養老蔚然成風,許多老年人用熱心公益的人間真情感動社會,用大愛的無聲行動演繹無價的愛心,“愛心老人”曾德梅等多位老人仍在熱心公益,在社區內帶頭捐資助學,為子孫后代做出好榜樣,形成全社區對老年人全力行孝道的濃厚氛圍。
目前,尊老敬老已成為木蘭社區居民的自覺行為。社區黨委引領以兩委干部、社區黨員為核心的志愿者成為社區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的貼心人,成立仙游縣首個社區慈善協會,擁有200多位居民會員,常態化提供救助貧困家庭、年終送溫暖、關愛孤寡老人、資助困難學生等多個方面,共籌集120多萬元善款,幫助480多名遭遇天災人禍的居民渡過難關。
為了讓木蘭社區居民越來越有幸福“獲得感”,今年初,該社區在仙游縣率先“三社聯動”試點,將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隊伍三方力量融合,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為導向的服務新模式,針對不同重點人群提供貼近需求的多樣化服務項目,主要通過“社工+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等模式,采取弱勢群體幫扶、“四點鐘”課堂、老年人文娛活動、公益夏令營、自護教育、志愿者“你培育”等刑事,在社區廣泛開展社區融入、社區和諧、社區文化營造、社區互助等活動,使居民群眾成為社區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受益者,真切感受社區“大家庭”的溫馨,提升社區凝聚力。 (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