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海洋與漁業局:加強海洋生態保護
湄洲島,古稱魚希江,位于莆田市東南部海域,呈S形,秀如眉宇而得名,與寶島臺灣一水相連,海岸線綿延36公里,島域面積約14.35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2012年國家海洋局批準設立湄洲島國家級海洋公園,范圍包括湄洲島陸沿海和周邊海域的環形區域,面積6911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692公頃,適度利用區6110公頃,預留區109公頃,含無居民海島12個。
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國華在協商會上作了回應,介紹了湄洲島海洋保護區管理情況,并提出今后工作打算。
狠抓保護區機制建設。按照“抓隊伍、理思路、嚴制度、保經費”的要求,注重落實“四個一”,力求有人辦事、能辦成事。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積極與莆田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協調,批準由湄洲島農林水局加掛湄洲島國家海洋公園管理局,配備一名局長兩名副局長,局下設辦公室、執法大隊、海洋股等部門,配備工作人員9人,人員比例基本能滿足需求。此外,已啟動籌建湄洲島海域動態監管中心,將招聘地理信息、測繪工程等專業工作人員3名。一個可操作的管理方案。結合《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海洋保護區工作思路,細化工作任務,如制定了海洋保護宣傳方案,印發打擊非法采砂、涉漁“三無”船舶、違規網具等系列宣傳材料3000多份,還利用短信、微信等平臺以及宣傳車、宣傳欄等載體,持續不斷地進行宣傳教育,提升了全民海洋保護意識。特別是經管委會主任辦公會議研究,同意啟動湄洲島國家海洋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即將發布招標公告。一套精細化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海洋公園各項管理制度,規范指導海洋公園的建設與管理,注重職責分工,明確績效要求,為海洋公園建設有力執行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一筆較充足的經費保障。管委會在財政預算時,優先安排海洋公園建設資金,做到有充足的經費保障,有效地保障了公園建設的資金需求。堅持專款專用,做到專人、專戶、專賬管理,嚴格執行項目建設資金管理規定。
狠抓保護區設施改善。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及先進地區好經驗,狠抓國家海洋公園建設,注重完善配套設施,不斷提升海洋公園的知名度、美譽度。在景區建設上,注重提升鵝尾海蝕地質公園,全力推進二期工程建設,在原有種植33多公頃紅樹林的基礎上,啟動規劃建設紅樹林公園,創造紅樹林植被生長的良好環境,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為拓展海洋公園的科普教育功能,投資1000多萬元在媽祖影視城內建設了海洋館開展科普教育與宣傳工作。在環保設施上,交通方面改造建成文甲、宮下生態停車場2個1萬多平方米,投放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50多部,新造玻璃鋼快艇3艘;環衛方面堅持全方位履蓋、全天候保潔,年投資800多萬元,配備環衛人員116人、環衛車輛20部,收集垃圾經壓縮站壓縮后,運往島外火電廠二次利用;污水處理方面建成日處理能力5000噸的污水處理廠1座及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網30公里,力求做到生活污水不入海。在漁業設施上,建成東海救助局湄洲基地、湄洲二級漁港,一級漁港已完成施工單位、監管單位招標,即將動工建設。與此同時,建成航標塔1座、驗潮站1座、氣象區域觀測臺6個。
狠抓保護區生態修復。以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為目標,以一產與三產的融合發展為抓手,推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一是抓好生態農業產業。注重生態漁業發展。著力鞏固養殖業,引導漁業養殖戶合理布局,重點抓好鮑魚、梭子蟹等養殖,注重病害監測防治,做好赤潮預警預防工作。著力發展捕撈業,重點落實“小改大、木改鋼”等惠民政策,島上現有鋼質漁船42艘、玻璃鋼漁船46艘。著力扶持加工業。扶持發展漁業合作社5家、海產品加工廠3家、海產品專賣店10多家,年產值超兩千萬元,部分海產品成為“最湄洲·最媽祖”文化旅游伴手禮。著力扶持休閑漁業,深化“湄洲人家”特色民宿發展,至目前,全島共有家庭旅館95家、床位近1800個,繼續扶持海景大酒店省級水鄉漁村發展,不斷改善休閑娛樂設施;協助建成湄洲島海洋館,指導湄洲島漁村古堡創下省級水鄉漁村,且評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扎實推進湄洲島國家海洋公園建設,目前已進入國家海洋局2016“十個最美國家級海洋保護區”評選之列。黃金沙灘、鵝尾沙灘還雙雙被列入全省首批海岸公園。注重涉農項目建設。一是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建設接近尾聲,項目總投資4522.46萬元,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紅樹林0.67公頃種植工程、臨海廢棄石坑整治工程、蓮池岸線綜合整治工程等4個子項目已完工。二期東蔡村和汕尾村護岸工程、紅樹林2.67公頃種植工程等3個子項目已完工,紅樹林生態景觀提升工程、黃金沙灘整治修復工程等3個子項目施工接近尾聲。二是湖石淉及周邊水系生態景觀綜合整治工程進展迅速。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工程分期設計、分步建設。今年計劃投資完成7000多萬元,已完成近3000萬元。三是一級漁港進展順利,項目總投資1.78億元,已完成投資6500萬元。此外,委托福州市規劃院組織開展媽祖文化漁港經濟區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把造船廠、上林宮等景點串聯成線,建設漁家文化民俗村,設立海鮮美食一條街、海產品旗艦店等,打造集漁業、觀光、娛樂、餐飲為一體的休閑漁業觀光區,爭取創建省級水鄉漁村。
狠抓保護區生態監管。作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湄洲島歷來注重強化海洋意識,全力保護海域生態。注重海洋環境監測。莆田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定期在海洋公園內進行海洋環境監測,及時對海洋水質、沉積物、大型底棲動物、小型浮游動物、大型浮游動物、浮游植物等進行監測。現已較為全面地掌握海洋公園內生態環境、主要保護對象、可保護目標、自然資源等現狀。目前,島上已添置了部分檢測設備,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注重海洋環境整治。結合城市環境衛生綜合考評,每季度組織一次清潔家園行動,堅持全島動員、組織全民參與,注重清理黃金沙灘、鵝尾沙灘及防護林、綠化帶中廢棄垃圾等,試點收集新宮前岸線廢舊漁船垃圾,依托漁船年檢工作對“廢舊漁船”和“三無”漁船進行集中整治、定點拆解,以提升海島環境質量。在海漂打撈上,成立海漂垃圾清理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投入專項資金組建一支由20名保潔員組成的海上清潔隊并配備4艘保潔船,其中輪渡港區配備6名人員和1艘保潔船,媽祖祖廟鄰近海域配備6名人員和1艘保潔船,黃金沙灘和三千噸碼頭區域配備6名人員和1艘保潔船,西亭澳紅樹林保護區域配備2名人員和1艘保潔船。同時,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不間斷做好海漂垃圾整治工作,多次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與表揚。與此同時,注重赤嶼山、小碇嶼等無居民海島保護區開展監督管理和生態保護工作。注重漁業資源保護。組織開展海上水產養殖綜合整治工作,著重清理違規海帶、紫菜等養殖及非法炸漁、非法電捕作業,有效地保障航道暢通、重點用海項目順利推進。注重海域動態監管。嚴格執行《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做好一級漁港、游客集散廣場等項目海域使用論證與環評工作。組建村級海洋協管員隊伍,開展“海盾”、“碧海”等執法行動,抓好岸線巡查和海島巡查職責的落實,突出對違法行為易發、多發海域岸線的巡查。
下一步,市海洋與漁業局著重做好三件事。一是要高水平組織編制規劃。要以湄洲島周邊海域為重點,統籌規劃海岸線修復、沙灘整治、現代漁港建設、紅樹林濕地保護、養殖區清退等,高起點編制湄洲島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將在政策、資金上予以傾斜,并主動協助支持,盡快完成規劃編制。二是要高效率推進已建海洋生態保護項目。要鞏固現有的海洋生態項目建設成效,加快推進湄洲島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通過蓮池沙灘海岸線修復、岸線護岸加固和海岸線景觀建設的有機結合,帶動蓮池沙灘周邊區域濱海旅游的發展。三是要高標準發揮海洋與漁業部門職能作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湄洲島”的囑托,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厚愛轉化為建設美麗莆田、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的強大動力,發揮海洋與漁業部門職能作用,梳理工作現狀,理清工作思路,做好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用海服務、漁港建設指導、生態漁業發展等各項工作,推動建設美麗湄洲、美麗莆田、美麗海洋。 (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