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一集家聲遠,槐樹三株世澤長。12月17日,涵江江口新前村前王自然村的王氏宗祠內人頭攢動,來自泉州、廈門、三明、福州以及廣東、海南、臺灣金門縣等地的王氏宗親齊聚一堂慶祝莆仙王氏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傳家風承家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莆田,王氏人口數位列第九,而提到王姓,大家都會想起首屈一指的“閩王”王審知。晉永嘉年間,中原八姓衣冠士族隨王審知入閩,至今一千七百多年。唐末,王瑛跟隨族親王審知兄弟率兵入閩,居住在泉州石鼻村,他的孫子王拔遷到今莆田江口前王居住,為王氏入莆始祖,現前王村的王氏祠堂還保留了不少宋代構件。閩王后裔到莆田后,分衍出三大支派。其中,“烏臺鐵漢”王回、“敕賜狂生”王邁、“忠烈名臣”王家彥等,均為“文獻名邦”可歌可頌的歷史人物。
“自報家門”是王氏族人們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大家一聽名字,便能清楚彼此的輩分。對于那些遠行已久且經年不見面的族人們來說,名字代表著一種身份認同。來自廣東汕頭的王樹泉一行5人多次來莆尋根問祖,“我們老族普記載,‘南岳祖,諱毛字文讓,公生干元順帝二年辛未十月初八日。在福建興化府甫田縣倒橋鄉鷗衣巷來澄海創金沙鄉。’希望在莆田能夠找到我們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尋找到我們的‘根’。”尋根問祖,不僅僅是尋人,更重要的是尋找家族的文明史和發展史。
“王氏流傳下來的家風、家訓和一些述勵志故事,都深入人心,希望繼續傳承下去,讓兒孫輩們銘記于心,日后成為正派有用之人。”莆仙王氏文化研究會會長、莆田鳧山王氏祠堂董事長王文棋說,有了一個好家族才會有一個好社會,只有多聯系多溝通才是家族的興旺所在。 (吳芹芹 王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