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彬
我的女兒上小學已經兩月有余,這其中滋味只有我自己懂得。曾經的我認為,一年級這么簡單,只要上課認真聽,回家我好好地督促作業,幫助她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陪伴她學習應當是一件水到渠成并且樂在其中的事情。我一直認為父母陪伴孩子經歷的每個階段也是自我成長的一種方式,但現實卻總是事與愿違。
近來,微信朋友圈流行了不少段子:有說觀察橡皮擦的,孩子橡皮擦的各種形態說明了你孩子上課的狀態;有吆喝送車送房,呼吁未來親家能不能提前把孩子接走一起輔導的;也有因為輔導功課折騰出去醫院上心臟支架的;還有年紀輕輕被氣得高血壓中風的。沒有經歷過的人,一定覺得這是危言聳聽,但自從成為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后我覺得這一點都不夸張,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啊!
從前我一直認為,小學階段的知識比較簡單,自己好好輔導,相信自己女兒學得不會差,一年級怎么說也要考個99分100分吧。我并不是一個唯分數論的家長,一直認為注重的應該是孩子全面的養育,包括身心健康、道德品行、理想信念、生活情趣等多方面。但是當我看到班級里大部分孩子都能考98、99、100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我自動屏蔽掉每晚所有的外出活動,全身心地在家輔導功課,整理錯題本,為她補缺補漏,可為什么她卻考出了墊底的85分呢?為什么她就比班級里大部分孩子考得差呢?她智商正常,我也做到了盡心盡責,為什么她語文、數學都同時考不好呢?說實話,我自己以前考試考不好都沒這么難過,可以說她的考試成績完全左右了我的心情,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那種看到分數時的無奈、心酸、生氣瞬間充滿了自己的心臟!我反復問自己,為什么這么多個夜晚的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但沒有人能給答案。
其實,她是個聽話的小女孩,期中考成績出來后,我生氣地取消了她周末所有的外出活動,要求她好好誦讀自己不會的拼音部分和生字還有數學算數題,她什么也沒說,知道我生氣了,都默默地照做。我反復分析了她成績不好的原因:一是我沒有做好幼小銜接,在她讀幼兒園的時候沒有教她認字,造成了一開學她很多字都不懂,根本無法理解卷中題意;二是她沒有找到學習的感覺和狀態,對考試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三是上課容易走神,沒有在第一時間領會學習要點;四是懶得動腦子思考;五是我最不愿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學習領悟能力一般。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天賦這個東西,它的確存在。我知道學習能力因人而異,但我自己從小的學習經歷又告訴我至少在高中以前,只要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是差不到哪兒去的。所以,我還是沒辦法接受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成為一個學渣的家長,我告訴自己未來的路,肯定是道阻且長,她需要的還是我的陪伴和堅持。
最近微信朋友圈還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我的學渣兒子,媽媽相信你是來報恩的》,講述了一對高學歷的父母和一個學渣兒子的真實故事,看完這篇文章,我有很多共同體會,作為父母,在應該引導教育孩子的時候盡力做好父母的本分,但是最后學習成果會怎么樣,真的得靠孩子自己。
也許我真的要說服自己看開一些,作為一個新時期的媽媽,是不能只用分數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與壞。我唯一擔憂的是,如果在分數上沒有得到進步,長此以往會影響到她的自信心。因為她說起班級里考100分的同學是一臉羨慕的表情,說起自己昨天的小測,明明已經都做對了,還和我說媽媽我以為我都做錯了。所以在家里,我盡量鼓勵她,在她做對練習題后為她批改出100分,為的就是讓她相信自己也有拿100分的能力。我只能感嘆,老母親操碎了心。
我常常想,作為家長,心理的接受能力也很重要。從最初的必須考100分的標準,降到只要她能夠跟得上大部隊就行,我知道只有自己調整好心態,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導她,否則她感受到的一定是一個急躁發怒的媽媽。
我希望她能快樂,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學習固然有枯燥的地方,但是等她找到了學習的感覺就會進入學習的狀態,就會領略掌握知識的快樂,普通的快樂是吃好玩好,高級的快樂,是克服困難后,獲得勝利和滿足。我也想讓她漸漸明白,現在的學習,是在積累以后學習和生活的經驗,是為了以后能克服各種困難,從容應對生活的挑戰。所以我相信,孩子在摸索學習的初級階段,必須有我的堅持和陪伴,為她打開一扇窗,她才會越來越好,因為孩子也需要成就感,我們需要在這一段“特別的旅程”里共同努力,在收獲成果后,她才會真正的快樂。
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