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馬
小時候,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要自己釀造地瓜酒:將一筐筐洗得干凈后煮熟的地瓜,倒進那一個個大水缸中;那火熱的釀酒場面,那一個個揮汗如雨的背影,那彌漫在空氣里熾熱的霧氣,那觸動著我嗅覺的酒香,它們全都縹緲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因為有你,童年真是美好!
雖然那是個物質極為匱乏的時代,卻還是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氣派:在痛苦失意時,可以借酒澆愁;喜事來了,更要把酒言歡,腳步雖踉蹌,心里卻樂開花;閑暇時小酌怡情;逢年過節時,更要喝酒,既有一個人獨酌時的自我陶醉,更有那大庭廣眾下海碗牛飲的場面,以至于最后沉醉不知歸路,淋漓盡致地詮釋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真諦。
據載,地瓜酒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我的鄉親們并不知道地瓜酒有如此的功效,之所以釀造地瓜酒,是因為家鄉處在偏僻的海邊,沙質的土壤貧瘠,又沒有水渠可以灌溉水稻,只能種生命力頑強的地瓜。除了一日三餐吃外,剩下的地瓜用來釀酒。
釀酒的工序流程是:配料(地瓜+曲+水)—發酵—蒸餾—成品酒,首先把地瓜洗干凈,接著倒入鍋中蒸熟,再倒在干凈的地方晾干,然后倒入早在邊上“等君入甕”的酒缸中,加上一定比例的酒曲攪拌均勻,放入水缸中讓它發酵,讓地瓜與酒曲、水之間充分融合,不分彼此,只有當它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才能發酵出最醇厚美味的佳釀來。一個月后就開始釀酒,釀酒的大鍋分上下兩層,下面鍋里裝發酵的酒母,上面鍋里裝滿冷水,爐膛里柴火正旺,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管道里流出,那噴香的酒就從管道里汩汩地流到酒缸里,這樣的地瓜酒綠色環保、安全健康,很復古,很樸實。
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是釀酒的佳期,老爸坐在大缸邊,不時地從缸里舀一點酒,一邊哼著不知名的小曲,一邊悠然自得小口地品嘗酒的純度,看他的樣子非常享受。每當這時候,我就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垂涎欲滴,心想:“酒一定是人間最美的甘露吧。”爸爸沉浸在酒的世界中,自然也無暇顧及到我,但這一切都逃不過我大哥的火眼金睛,他自己不善于喝酒,卻十分賣力地鼓動我喝酒。剛開始我還以為他和我開玩笑,尚能保持定力,做到滴酒不沾,后來在他的一再鼓動下,我這才知道是動真格的。我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酒,竟有一股甜絲絲的味道,這樣的酒沒有多少酒精度,自然是不會醉的;但如果是剛燒出來的酒是十分烈的,斷然是不敢喝的。久而久之,竟練就了不錯的酒量,我想大哥一定知道喝酒要從娃娃抓起的道理吧。
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的媽媽,在寒冷的冬季,在勞累了一天后,總要燙一壺暖暖的酒小飲,稱能解乏,這一刻成了她最愜意的享受時間。媽媽告訴我喝完酒后手是不能沾水的,于是,她就把洗碗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我(她從來都舍不得叫我妹妹去洗),我只好嘟著嘴,不甘不愿地去執行任務了,心想:“我以后也天天喝酒,然后就讓妹妹去洗碗。”當然,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媽媽是不允許小孩子天天喝酒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地瓜酒早已淡出鄉親們的日常生活,很少有人喝地瓜酒,自然也很少有人再去釀造地瓜酒;但我對地瓜酒情有獨鐘,無論身在何處,一壺地道的地瓜酒總能輕易地喚醒我對童年美好的回憶,對,那可是故鄉的味道呀!
在悠揚樂曲的伴奏下,我一次又一次地端起了地瓜酒,仰起脖子一干而盡,醉眼迷離中,仿佛又一次回到了童年,酒香又一次飄進了我的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