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陳文龍陳瓚事跡展覽館在壺公山二忠文化公園愛國樓正式開館。來自吉林、江西、福建、廣東及中國臺灣和香港等地區的數千信眾前來參觀學習,緬懷民族英雄,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陳文龍陳瓚紀念館委員會主任陳國章告訴記者,二忠文化公園積極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心籌辦二忠事跡展覽館,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從各地收集陳文龍陳瓚史實和珍貴文物,力圖以國畫造圖、景物照片、文字表述的形式展現陳文龍精忠同武穆、正氣并文山、貞烈比君實的一生功跡,展現陳瓚公舍生取義的凌然正氣。目前,展覽館共有80多個展板,分壯懷激烈、文史遺跡、名馨故國、緬懷詠贊、圣地重光五個篇章。今后還將全力收集資料和文物,充實展覽館。
“圖文并茂,史料詳實,十分感人。”福州瑯岐尚書廟負責人吳其松說,他已多次來到壺公山二忠城隍祖廟,每次都有新的收獲,“民族英雄陳文龍是福州的城隍爺,很受福州人民的敬仰,福州就有幾十座陳文龍城隍廟。這次二忠事跡展覽館正式對外開館,對弘揚愛國精神,傳播二忠城隍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今后,我們將不定期組織信眾過來參觀學習,共同弘揚城隍文化。”
陳文龍,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狀元及第,累官至參知政事。南宋末期,元軍南下,陳文龍誓死抗元,傾家紓國,堅守興化,終失敗被俘,他拒絕投降,在杭州絕食身亡,以身殉國。一介布衣陳瓚繼承堂侄陳文龍遺志,散盡家財募鄉,英勇抗擊元軍,擊敗被俘后寧死不屈,慘遭元軍車裂。二忠叔侄為國捐軀,譜寫了忠烈壯麗的史詩,鄉人感念其拳拳愛國之心、忠烈民族氣節,將陳瓚、陳文龍的衣冠合葬在壺公山五崙山麓石泉寺旁,還在城里建立二忠祠,將他們視為神明加以崇拜。至明代,陳文龍被敕封為福州府城隍神,清代敕封為“水部尚書”加封“鎮海王”。陳瓚被敕封為興化府城隍威靈公。 (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