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后坂的時節正值新秋,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在霞光萬道的朝陽里,后坂猶如一幅絢麗的風景畫。
走進被譽為“鐘靈毓秀之地,美麗文明之村”的仙游縣榜頭鎮后坂村,腳步所及,是漫長悠遠的古巷,是幽幽滑亮的石板路,是星羅棋布的祠堂、大廳、古井、舊巷、堂會、繡衣坊與名人故居……出生于后坂的宋代文學家陳居仁筆下的“文镵金石流芳在,像托丹青亙世垂”依然在后坂鮮活得有滋有味,依然古樸清麗得意味深長。
后坂是古色古香的,但她的古色古香不再混雜呆板和滯后,她的古樸她的原始總顯現著濃濃的現代印跡。穿梭于后坂各村莊的村道上,隨處可見硬化、凈化、綠化、亮化、美化的新氣象,家家戶戶門前鮮花簇簇,綠樹成行,纖塵不染。
走近村頭,聽說是作協來采風的,村民們便熱情地圍了上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著向我們介紹后坂近幾年來的變化。
在小楊的引導下,我們在村委會辦公室里見到了村支書陳玉炳。已屆知命之年的陳玉炳,精力充沛,思維敏捷。陳玉炳給我們講述了村兩委近三年來“爭創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打造最宜居住村莊”的艱苦奮斗的歷史,講述了下坂村黨員干部帶領群眾集體創建美麗鄉村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陳支書告訴我們:“三年前,后坂沒有一條體面的村道,大多村組之間機動車無法通行,村里通向城區最寬的道路也只能擠過雙車,實在難以承載新時期滾滾而來的車流和人流。”
這一切如今都已成為過去。從2016年起,后坂村先后籌資47萬元改擴建道路。
一條條通衢大道建成的同時,一座座現代建筑也拔地而起,一批批商品由此順利流通,并吸引了海內外企業家來后坂投資創業。一位村民感慨地告訴筆者:“過去‘泥巴路,土塊房,晴天塵土起,雨天雙腳泥’,直到美麗鄉村建設前,村里還沒有幾間像樣的民居,五六層高的樓房寥寥無幾,如今七八層的高樓燦若繁星,后坂人生意已做到全國各地,還出了好多位大老板。”
在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中,村里籌資120多萬元,以村道硬化、村莊綠化、住房優化、電網改造、廣場建設等方面為抓手,全面提高村民生活質量,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今,全村面貌煥然一新,所有村莊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村莊環境干凈、衛生、整潔、優美,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成了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美麗宜居鄉村。2016年,該村被莆田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村,并通過了“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的驗收。
漫步在位于陳氏祠堂前方的文化廣場。這里的文化墻,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后坂村建設美麗鄉村的眾多項目和具體內容;這里周邊美麗的田園,碧綠的莊稼,蜿蜒迂回,與山峰映襯,相得益彰的背景,是后坂美麗鄉村中最動人心魂的驕傲。她的亮麗多姿,將大自然的原始和現代、過去和現在契合成一種極致。
這里有四大陳氏古民居和始建于唐文德元年的陳氏宗祠,有被列入仙游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陳嶠古墓等眾多名勝古跡。
在陳支書的引領下,我們還參觀了臺商創辦的莆田市南陽果樹開發有限公司嘉寶果培育基地,看到了原先只能在臺灣地區嘉義一帶才能購買到的珍品水果——嘉寶果。據臺商李憲庭介紹,嘉寶果是20世紀60年代從巴西引種到臺灣嘉義縣,其果實如同寶石般晶瑩剔透,為此得名嘉寶果。這種果實長在樹干上,形狀酷似葡萄,卻不是藤生的,故又稱樹葡萄。目前,嘉寶果培育基地面積已達150畝,同時還為多地提供數量可觀的果苗,并已建設成采摘園,為村里特色農業注入了生機活力。
返歸途中,我們又順路去看后坂村最具魅力的旅游勝地——圓通寺。寺四周磐石環列,洞窟繁多,霧紗縹緲,姿態萬千,寺內還有諸多狀貌迥異、惟妙惟肖的神像。聽著昔日“何氏九仙云游到此,移來石板為瓦,劈開石洞為室,助建圓通寺,鄉民感其神力,敬奉陳年佳釀,九仙痛飲一番,醉臥石崖,至今留有醉仙睡跡”的故事和“九仙劈山開路,前往九鯉湖”的傳說,我不禁浮想聯翩,恍若置身于仙人境界……呵,圓通寺因為有著如同仙境般的洞天福地和人文薈萃而聞名遐邇,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和宗教信徒前往觀光游覽。
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后坂,形成了獨有的文化底蘊。步履匆匆的我們雖然沒能停下來詳盡去讀她,但我們知道,后坂是永遠讀不完的。(趙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