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是一個時代的代言人,也是一個時代書法高度的集中體現者。如果一個時代文人群體衰弱不堪,那么,書法也必定不足觀。文人的風骨、個性、才情,對于他們的書法,又有了促進的作用。
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他的《蘭亭序》文與書俱佳,堪稱雙璧。而書法更是稱絕于世,一氣呵成。字與字之間,點劃毫無牽連,痛快淋漓,妙不可言。王羲之本人也非常珍視《蘭亭序》,據說他遺憾其中有幾處涂抹的痕跡,又重寫了十余遍,卻均不及原作,只好作罷。他與朋友們在會稽山的蘭亭,曲水流觴,互相唱和,面對著崇山峻嶺和茂林修竹,塵世的一切浮華喧囂都不存在了,物我合一,在這種情境之下產生的《蘭亭序》,自然是千古絕品。
被譽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黃庭堅,一次坐船行于長江之中,被船工們劃槳的動作吸引住了,木槳那富有節奏又時有靈動之韻的劃動,在水面上撥開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恰似一支如椽大筆,在紙頁上揮灑自如地潑墨揮毫。黃庭堅于是有所悟,在其書法原有的骨力基礎上,又添幾分靈動和流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稱于世,而又以書法最為人稱道。鄭板橋年輕時曾有濟世之懷,在山東做過十幾年縣令,可是嚴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破滅了。于是他以嬉笑怒罵的方式來發泄胸中郁結之氣,反映到書法上,形成了他標新立異的風格。他將各種字體雜糅在一起,看起來不倫不類,可是細看每個字,卻是各具神態,而且彼此呼應,渾然天成。他還在書法中融入畫蘭撤竹的筆法,更添逸趣。
魯迅喜收集漢、魏、六朝碑刻,在《魯迅日記》中隨處可見他收集碑帖拓片的記載,廣博的視野,過人的學養,造就了他簡穆古樸的書風。魯迅的字古典厚重,文人氣息十分濃厚。魯迅的筆法,如表一樣精細,線條也如流水般流暢,字跡一般很小,行筆很快,但不亂反而給整體增加了生動性。魯迅用傳統的毛筆,寫世態炎涼,閱人間滄桑,析人析己。同時,他也用毛筆書寫一個傳統的藝術世界。
字如其人,書法是對一個人品格與操守的保持。而品格與操守對于一個文人來說,更是至關重要。(張光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