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看行動,事實見真心!中國文豪郭沫若、柳亞子先生是抗日空軍詩人陳禪心《抗倭集》序文的親筆撰寫者,隆情高誼,陳禪心永志不忘,多次撰文、賦詩,深切緬懷這兩位詩壇巨匠!
1939年2月8日,時任重慶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先生題陳禪心《抗倭集》序文:“作詩難,集句尤難,集句而至于應(yīng)用自然、吻合事物者,難之又難。蓋詩者心聲也,心所欲言,筆即隨之,尚患其難工;況以古人成句,發(fā)己心之所欲乎?莆陽陳禪心同志服務(wù)空軍,公馀輒親吟事,自抗戰(zhàn)軍興,尤多感發(fā)。近以所著《抗倭集》囑敘於余,凡數(shù)百首,皆集唐賢句為之,其中大有可歌可泣之什……等篇,慷慨悲歌,胥繞余韻……諸作,國爾忘家之思想,更躍然于紙上……等佳句,多不勝舉。余竊嘆其工整熨帖,一如己出,絕無矯揉牽率之痕跡,令人讀之,可觀可興,可群可怨。如陳君者,蓋可謂愛國詩人而兼集句圣手者矣。”
自抗日戰(zhàn)爭時期到1998年9月5日,陳禪心先生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與歷史背景下,共創(chuàng)作了76個詩詞題目,共計124首詩詞(包括唐詩集句、《詩經(jīng)》集句、自作詩詞),九副“文化”詩鐘紀念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郭沫若副委員長,收載于《來鴻集萃——中國抗日“空軍詩人”陳禪心參加社會文化與海外聯(lián)誼活動資料匯編》一書里。
自1980年以來,陳禪心先生親手撰寫了十多篇紀念中國文豪郭沫若忘年的抗日師友回憶錄。
再說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1939年3月20日,他曾親筆題寫了一篇300多字的《抗倭集》序文,贊譽:“……禪心陳子戮力空軍,文武兼資,不廢騷雅,曾集唐人句為詩,累積成帙,命曰《抗倭集》。梓行有日,輒因道韞之介,錄示數(shù)章,屬為弁首。見虎一文,駭怖嘆服。彼痦堂《香屑集》、竹垞《蕃錦集》,曾何足倫比哉……循誦佳篇,心志開朗……”
柳亞子先生的序文高度評價了中國抗日空軍詩人陳禪心的唐詩集句《抗倭集》愛國抗日與衛(wèi)國保家的思想強烈,反侵御侮與崇文尚武的民族正義感濃厚,集古頌今與推陳出新的集句技巧高超,絕無脂粉氣味,難能可貴。清代著名詩人黃之雋所著的集句專輯《香屑集》和清代著名詩人朱竹垞所著的集句專輯《蕃錦集》都比不上《抗倭集》……讀了《抗倭集》杰作佳章,心志開朗!
柳亞子先生為陳禪心《抗倭集》題寫序文一事,只簡單一句記載于1983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柳亞子年譜》里。
其實,郭沫若和柳亞子先生親筆題寫的序文墨跡還保存在陳禪心手中。他東躲西藏,經(jīng)歷了一系列苦難后,得以僥幸保存下來。
1983年5月6日后,在三兒陳季衡醫(yī)師使用祖?zhèn)髦嗅t(yī)中藥、針灸、推拿、敷貼、食物療養(yǎng)、精神撫慰等一系列精心保健以后,陳禪心重新煥發(fā)創(chuàng)作生機20年,頭腦敏銳,耳聰目明,手腳矯健。
1983年5月6日,他在三兒陳季衡面前情不自禁對天發(fā)誓:要在劫后余生之年,力所能及地發(fā)憤著書報國,報答全力培養(yǎng)他讀書成才的父母親陳嘉度與許亮,報答曾經(jīng)熱情鼓勵他的中國文壇巨匠詩家郭沫若、柳亞子、于右任、董必武、林庚白、陳樹人、謝冰瑩、陳孝威、馮玉祥、薩鎮(zhèn)冰、黃炎培、沈鈞儒諸位前輩。為國共兩黨抗日將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揮毫撰史題詩,樹碑立傳,把畢生耳聞目睹與親身經(jīng)歷的新舊中國70年之間的滄桑巨變與興衰榮辱,用滿腔的愛國熱血,毫無保留地全部表達出來……
年已72歲的陳禪心先生擲地有聲的誓言發(fā)自肺腑,淚流滿面。
1983年5月6日至2004年4月25日,陳禪心先生激情豪邁的生命不息,揮毫不止,接連創(chuàng)作29卷詩文書稿,計創(chuàng)作詩詞近萬首,創(chuàng)作文史資料四百萬字。
1939年3月28日,陳禪心自收閱了愛國詩人柳亞子寄贈的一篇《抗倭集》序文以后,近60年以來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與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作了46首詩歌,計24個詩歌題目,生動地記載了他與柳亞子先生以詩交誼的往事。這46首詩歌已收載于《來鴻集萃——中國抗日“空軍詩人”陳禪心參加社會文化與海外聯(lián)誼活動資料匯編》里。
1985年2月27日,《福建日報》第三版刊載了陳禪心先生撰寫的抗日戰(zhàn)爭回憶錄《詩文湖海同長久——回憶辛亥革命愛國詩人柳亞子為我的<抗倭集>題寫鴻篇序文》。
1989年12月30日,陳禪心先生撰寫了一篇《紀念辛亥革命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誕辰一百周年》,計4200字。1990年12月6日,他還撰寫了一篇《亞子先生今不朽——奉讀<柳亞子詩詞選>有感》,計6600字。這兩篇文章已收載于《中國抗日空軍詩人陳禪心文集》里,也被福建省文史研究館與福建省政協(xié)文史研究委員會存檔。
諸如上述,充分說明詩人陳禪心牢記郭沫若與柳亞子先生兩位忘年的抗日師友恩情,“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真正做到有情有義,肝膽相照,報效祖國!(陳季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