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
平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寫稿,一天不寫稿便感覺手癢癢,而寫稿40年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寫稿的變遷,從40年前的鋪開稿紙“爬格子”貼郵票郵寄,到如今的電腦、網絡、手機“碼字”,電子郵箱、微信、QQ等現代化科技傳稿,一切好像在夢里……
我參加工作后就喜歡上了寫稿,記得剛開始寫稿時只是寫寫一些新聞通訊、言論之類的,所投報刊也僅限于省內。那時寫稿三樣不能少,稿紙、鋼筆和信封。為了節約成本,稿紙我每次都批發5本以上,且盡量買每張300格的稿紙。字跡工整是稿子是否采用的關鍵,龍飛鳳舞的稿子,編輯半天認不出一般不會采用,所以我買了一支好鋼筆,空閑時間練字帖。一篇稿子就要一個信封,用量也不小,好在那時候對信封的標準要求不是太高,我便自制信封,將自己和單位里的信函信封,翻過來用膠水粘上,信封問題解決了。關鍵的郵票,怎么也省不下,剛開始一封信3分錢,后來漲到8分、20分、80分……一篇稿子寫下來,成本也不少。如果稿子采用了還行,否則就“賠本”了,但寫稿是件快樂的事,體驗人生酸甜苦辣,從沒想“發家致富”。
隨著投稿向全國性報刊“擴張”,寫稿量越來越大,抄寫稿子是件頭疼的事,白天忙于工作,只有下班回到家后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深更半夜睡覺是常有的事,有時候抄不過來,或手疼胳膊酸,頭腦發脹,就叫妻子幫著抄,稿費來后給她買新衣服和好吃的,調動了妻子的積極性。
“爬格子”的辛苦,搞寫作的人最清楚不過了,有時候想打退堂鼓,妻子也幾次動員我不要寫稿了,掙不了幾個稿費,家務活顧不上。沒時間陪妻子,單位領導也說我“不務正業”,同事說我又多了一份“工資”,三天兩頭叫我請客,可我卻舍不下這寫稿的愛好。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寫稿成為新時尚。記得1998年,單位有了電腦,不僅能上網,還可以打字排版,更主要的是可以發電子郵件。那時候,很多報刊都開始接受電子郵箱投稿,而對紙質手抄稿慢待了。首都一家行業報的編輯多次給我打電話,叫我用電腦寫稿,網絡投稿,方便快捷,否則郵寄過去的手抄稿“新聞”成“舊聞”了,采用率也低。說的也是,手抄稿字跡不僅讓編輯們難辨認,而且也費時費力,而網絡寫稿,編輯們編稿時一目了然。從這一年起,我學會了五筆輸入法,用積攢的稿費買了一臺臺式電腦,我愛上網絡寫稿了。
科技的發展真讓人信服,網絡這東西太神奇了,“碼”好的稿子經過排版再通過電子郵箱輕輕一點,一秒鐘對方就能收到,而以往手抄郵寄至少一個星期以上,關鍵的是稿子采用率高了,新聞稿子的時效性更強了,一篇新聞稿今天通過電子郵箱或網絡投稿平臺投出去,明天就可以刊登了。
在手機上“碼字”,通過QQ、微信發稿更加快捷和方便了,這大大調動了我寫稿的熱情,提高了我的寫稿質量和數量。更重要的是“低碳”寫稿,節約了很多紙張、墨水及信封,還有郵資……
40年的寫稿變遷,帶給撰稿人的是無窮的快樂……